《瑜珈师地论》卷第五十一

  摄抉择分

  甲一.五识身相应地、意地

  如是已说本地。次说诸地决择善巧。由此决择善巧为依。于一切地善能问答。今当先说五识身地 意地决择。

  乙一.阿赖耶识

  问:前说种子依。谓阿赖耶识。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广分别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云 何应知。

  丙一.不说因缘

  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记。是故不说。如世尊言。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丙二.知有因缘

  复次嗢柁南曰:

  执受初明了,种子业身受,无心定命终,无皆不应理。

  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离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有明了性不应道理 。有种子性不应道理。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命终时识不应道 理。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由五因故。何等为五。谓阿赖耶识先世所造业行为因。眼等转识于现在 世众缘为因。如说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又六识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是第二因。又 六身无覆无记异熟所摄类不可得。是第三因。又六识身各别依转。。于彼彼依彼彼识转。即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 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识远离故。是第四因。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识于一 时转时不转。余识亦尔。

  是第五因。如是先业及现在缘以为因故。善不善等性可得故。异熟种类不可得故。各别所依诸识转故。数数执 受依止过故。不应道理。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谓有难言。若决定有阿赖耶识。应有二识俱时生起。应告彼言。汝于 无过妄生过想。何以故。容有二识俱时转故。所以者何。且如有一时欲见。乃至欲知。随有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 理由彼尔时作意无别。根境亦尔。以何因缘识不俱转。

  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与眼等识同行意识。明了体性不可得耶。谓或有时忆念过去曾所受境。尔时意识行不明了 。非于现境意现行时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许诸识俱转或许意识无明了性。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谓六识身展转异故。所以者何。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复善 性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 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有种子性应正道理。又彼诸识长时间断。不应相续长时 流转。是故此亦不应道理。

  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谓若略说有四种业。一了别器业。二了别依业。三了别我业。四了别境 业。此诸了别刹那刹那俱转可得。是故一识于一刹那。有如是等业用差别不应道理。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无思虑或随寻伺。或处定心或不在定 。尔时于身诸领受。起非一众多种种差别。彼应无有然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谓入无想定或灭尽定。应如舍命识离于身。非不离身。如世尊说当于 尔时识不离身故。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谓临终时或从上身分。识渐舍离冷触渐起。或从下身分。非彼意识有 时不转。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此若舍离。即于身分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尔。是故若无阿赖耶识不 应道理。

  丙三.广分别义

  丁一.明建立

  复次,嗢柁南曰:

  所缘若相应,更互为缘性,与识等俱转,杂染污还灭。

  若略说阿赖耶识,由四种相建立流转,由一种相建立灭,云何四相建立流转,当知建立所缘转故,建立相应转 故,建立互为缘性转故,建立识等俱转转故,云何一相建立还灭,谓由建立杂染转故,及由建立彼还 灭故。

  戊一.所缘转相

  云何建立所缘转相,谓若略说阿赖耶识,由于二种所缘境转,一由了别内执受故,二由了别外无分别器相故, 了别内执受者,谓能了别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及诸色根根所依处。此于有色界。若在无色。唯有习气执受了别 。了别外无分别器相者。谓能了别依止。缘内执受阿赖耶识故。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 炷外发光明。如是阿赖耶识缘内执受缘外器相。生起道理应知亦尔。复次阿赖耶识缘境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 复次阿赖耶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刹那乃至命终。一味了别而转故。复次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 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一非常。复次阿赖耶识。当言于欲界中缘狭小执受境。于色界中缘广大执受境。于无色界空无 边处识无边处缘无量执受境。于无所有处缘微细执受境。于非想非非想处缘极微细执受境。如是了别二种所缘故。 于所缘境微细了别故。相似了别故。刹那了别故。了别狭小执受所缘故。了别广大执受所缘故。了别无量执受所缘 故。了别微细执受所缘故。了别极微细执受所缘故。应知立阿赖耶识所缘转相。

  戊二.相应转相

  云何建立相应转相。谓阿赖耶识。与五遍行心相应所恒共相应。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唯异熟所摄最 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亦常一类缘境而转。又阿赖耶识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当知余心法行相亦 尔。如是遍行心所相应故。异熟一类相应故。极微细转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转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向 无记相应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戊三.互为缘性转相

  云何建立互为缘性转相。谓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一为彼种子故。一为彼所依故。为种子者。谓所有 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一切皆用阿赖耶识为种子故。为所依者。谓由阿赖耶识执受色根。五种识身依之而转。非无 执受。又由有阿赖耶识故得有末那。由此末那为依止故意识得转。譬如依止眼等五根五识身转。非无五根。意识亦 尔非无意根。复次诸转识。与阿赖耶识作二缘性。一于现法中。能长养彼种子故。二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殖彼种 子故。于现法中长养彼种子者。谓如依止阿赖耶识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如是如是于一依上同生同灭。熏习阿赖耶 识。由此因缘后后转识善不善无记性转。更增长转更炽盛转更明了而转。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殖彼种子者。谓彼熏 习种类。能引摄当来异熟无记。阿赖耶识如是为彼种子故。为彼所依故。长养种子故。摄殖种子故。应知建立阿赖 耶识与诸转识互为缘性转相。

  戊四.识等俱转转相

  己一.阿赖耶识与识等俱转相

  庚一.辨俱转

  辛一.诸识俱转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与转识等俱转转相。谓阿赖耶识。或于一时唯与一种转识俱转。所谓末那。何以故。由此末 那。我见慢等恒共相应思量行相。若有心位若无心位。常与阿赖耶识一时俱转。缘阿赖耶识以为境界。执我起慢思 量行相。或于一时与二俱转。谓末那及意识。或于一时与三俱转。谓五识身随一转时。或于一时与四俱转。谓五识 身随二转时。或时乃至与七俱转。谓五识身和合转时。又复意识染污末那以为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解脱。 又复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缘他境者。谓缘五识身所缘境界或顿不顿缘自境者。谓缘法境。

  辛二.诸受俱转、善等俱转

  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俱时而转。此受与转识相应依彼而起。谓于人中若欲界天。若 于一分鬼傍生中。俱生不苦不乐受与转识相应。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相杂俱转。若那落迦等中他所映夺。不苦不乐 受与纯苦。无杂受俱时而转。当知此受被映夺故难可了知。如那落迦等中一向苦受俱转。如是于下三静虑地。一向 乐受俱转。于第四静虑地乃至有顶。一向不苦不乐受俱转。

  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诸心所俱时而转。

  庚二.简相应

  如是阿赖耶识。虽与转识俱时而转。亦与客受客善不善无记心所俱时而转。然不应说与彼相应。何以故。由不 与彼同缘转故。如眼识虽与眼根俱转然不相应。此亦如是。应知此中依少分相似道理故得为喻。又如诸心所虽心所 性无有差别。然相异故于一身中一时俱转互不相违。如是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身中一时俱转。当知更互亦不相 违。

  又如于一瀑流有多波浪一时而转互不相违。又如于一清净镜面有多影像一时而转互不相违。如是于一阿赖耶识 。有多转识一时俱转。当知更互亦不相违。又如一眼识于一时间于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色相。或于一时顿取非一 种种色相。如眼识于众色。如是耳识于众声。鼻识于众香。舌识于众味亦尔。又如身识或于一时于一事境唯取一类 无异触相。或于一时顿取非一种种触相。如是分别意识。于一时间或取一境相。或取非一种种境相。当知道理亦不 相违。

  己二.末那与阿赖耶识俱转相

  又前说末那恒与阿赖耶识俱转乃至未断。当知常与俱生任运四种烦恼一时相应。谓萨迦耶见。我慢、我爱、及 与无明。此四种烦恼。若在定地若不定地。当知恒行不与善等相违。是有覆无记性。如是阿赖耶识。与转识俱转故 。与诸受俱转故。与善等俱转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俱转转相。

  戊五.杂染还灭相

  己一.杂染根本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 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间故。亦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互为增 上缘故。所以者何。无有有情与余有情互相见等时。不生苦乐等相受用。由此道理当知有情界互为增上缘。又即此 阿赖耶识。能持一切法种子故。于现在世是苦谛体。亦是未来苦谛生因。又是现在集谛生因。如是能生有情世间故 。能生器世间故。是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复次阿赖耶识 所摄持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法种子。此非集谛因。由顺解脱分等善根与流转相违故。所余世间所有善根。因 此生故转此更明盛。由此因缘彼所摄受自类种子。转有功能转有劫力。增长种子速得成立。复由此种子故彼诸善法 转明盛生。又复能感当来转增转胜可爱可乐诸异熟果。复次依此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故。薄伽梵说色界眼识界。乃至 有意界法界意识界。由于阿赖耶识中有种种界故。又如经说恶叉聚喻。由于阿赖耶识中有多界故。

  己二.转灭因缘

  复次此杂染根本阿赖耶识。修善法故方得转灭。此修善法若诸异生。以缘转识为境作意方便住心。能入最初圣 谛现观。非未见谛者于诸谛中。未得法眼。便能通达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此未见谛者修如是行已。或入声闻正性离 生。或入菩萨正性离生。达一切法真法界已。亦能通达阿赖耶识。当于尔时能总观察自内所有一切杂染。亦能了知 自身外为相缚所缚。内为重缚所缚。

  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界故。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 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 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又阿 赖耶识。恒为一切。所有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所有。重又阿赖耶识。是烦恼转因。圣道不转因。转依是烦恼不转 因。圣道转因。应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又阿赖耶识。令于善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转依令于一切善净无记 法中得大自在。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当来后有苦因 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一切重永远离故。唯有命缘 暂时得住。由有此故契经中言。尔时但受身边际受命边际受。广说乃至即于现法一切所受究竟灭尽。

  如是建立杂染根本故。趣入通达修习作意故。建立转依故。当知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

  如是已依胜义道理。建立心意识名义差别。由此道理。于三界等诸心意识一切杂染清净道理。应随决了。余处 所显心意识理。但陏所化有情差别。为婴儿慧所化。权说方便令彼易得入故。

  丁二.辨成就

  问若成就阿赖耶识亦成就转识耶。设成就转识亦成就阿赖耶识耶。答应作四句或有成就阿赖耶识非转识。谓无 心睡眠无心闷绝。入无想定入灭尽定生无想天。或有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识。谓阿罗汉若诸独觉。不退菩萨及诸如来 住有心位。或有俱成就。谓余有情住若心位。或有俱不成就。谓阿罗汉若诸独觉不退菩萨及诸如来。入灭尽定处无 余依般涅槃界。

  乙二.识身差别

  丙一.明建立

  问内外诸法自性各别各住自相。何因缘故十八界中唯六识界自性建立。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而建立耶。 答由六识界于彼彼念。瞬息须臾日夜等位速疾转变。托彼彼缘依眼等根缘色等境。用诸心所以为助伴。非一众多种 种生起。由彼彼依之所生故得得彼彼名。如火依附彼彼缘故而得烧然尔时便得彼名数。由诸草木牛粪糠札等缘故。 火方得然。尔时便数名为草火乃至札火。如是眼色以为缘故眼识得生数名眼识。如是乃至数名意识。广说应知。余 眼等界若彼自性从初生已。即彼自性相似生起。展转相续究竟随转。又一识类藉彼彼缘种种差别自性生起。是故识 界。自性建立。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而得建立。

  丙二.辨遍知

  复次当辩识身遍知。问心清净行苾刍。由几种相遍知其心。答若略说由三种相。一杂染爱乐相。二杂染过患相 。三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

  丁一.杂染爱乐相

  云何心清净行苾刍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谓心清净行苾刍作如是念。今我此心于诸杂染长夜爱乐。自知爱乐诸 杂染已。便从有贪性出。于离贪性安止其心。尔时其心于离贪性。不能安止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 流散驰骋有贪性中。如从有贪性如是。从有瞋有痴下劣掉举不寂静散乱性出。广说乃至从放逸爱乐住性出。于常勤 修习诸善法中安止其心。尔时其心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不能安住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流散驰骋 乃至放逸爱乐性中。如是名为心清净行苾刍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

  丁二.杂染过患相

  如是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已。此心清净行苾刍。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谓作是念。今我此有贪心。能为自 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生现法罪能竹扛后法罪能生现法后法罪。又能为缘生彼所生身心忧苦。如于有贪性如是。乃 至于放逸爱乐性。当知亦尔。复作是念。此有贪心乃至于放逸爱乐心。有过患故有疫有横有灾有恼。

  丁三.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

  如是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已。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谓我今不应陏自杂染有诸过患有疫有横有灾 有。心自在转。必令自心随我劫力自在转。彼既如是了知。我今不应陏顺自心而转。当令自心随我转。已数数思择 。令有贪心舍有贪性。无贪性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如是乃至令舍放逸爱乐住性。乃至于常勤修习诸善 法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彼多安住。如是行已尔时其心不由思择。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自然安住爱乐。于 前杂染爱乐性中深生厌责。由此因缘心清净行苾刍。如实了知自心杂染爱乐。速疾回转无譬喻性。又能善知如是杂 染心有过患性。又能善知如是杂染心还灭方便。由如是故心清净行苾刍速能证得无上心清净性。所谓 诸漏永尽。

  丙三.辨善巧

  复次当辩心善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谓依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心善巧差别。依依他起自性。当知心转善巧差别 。复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胜利。一于果时触证安乐。二于因时自在而转。复次心混浊者有三过失。一不如理作 意过失。二随眠过失。三起缠过失。

  问如世尊言。唯当于心深善勇猛如理观察。念住中说。要当于身住身循观乃至于法住法循观。此何密意。答为 显四念住唯观察心故。谓观心执受观心领纳观心了别观心染净。唯为观察心所执受心所领纳心了别境心染净故。说 四念住。

  复次有诸苾刍。住三种住行六正行。于大师教多有所作。谓住解脱住。住解脱门住。及住能引解脱门法住。行 无间行。行善受思惟行。行修所引善根生起行。行离诸爱味简择谛行。行即于此无增上慢行。正清净受用行。复次 有二种舍施。一受者舍施。二施者舍施。施果亦有二种。一得大财富。二得此等流受用胜解。

  乙三.三世四缘

  丙一.释道理

  复次当辨证成道理。问依何道理。应知宣说唯从未来非实非有诸行相生。答若未来法行相实有而得生者此法为 转而说生耶。谓从未来世处转向现在世处。为死生耶。谓未来世死生现在世。为彼为缘而得生耶。谓于未来法住不 变用为缘于现在世有余法生。为有业用而说生耶。谓于未来本无业用至现在世方有业用。为圆满相而说生耶。谓于 未来相未圆满至现在世相乃圆满。为由异相而说生耶。谓于未来有于来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来至现在有 现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如是六种诸法生起皆不应理。何以故。非无方无处。法有从从异方转趣异方 义。亦非未生未已生法而有死义。若彼为缘而得生者。便异法生非未来生。此于未来便为未。有又一切法第一义中 无作用故。业用离相异不可得。唯即于相而假建立。设有异者。未来现在同实有相。唯说现在独有业用。理不可得 。又此业用。便应本无而今得生。又与世尊微妙言说即成相违。口说诸行非常非恒汝显诸行业用无常。由此义故行 应是常又等于一相。若相异分得是有者。相之异分何故不有。又相异分本无今有。相之异分何故不成本无今有。又 离色等一切行相。余未来分必不可得。又应未来无有果相现在方有果相生起。如是已辨证成道理。依此道理应知。 宣说未来诸法一切行相非实非有本无今有。如于未来如是。过去随其所应。由此道理当知。宣说非实非有。复次过 去行云何。谓相已灭没自性已舍。现在行云何。谓相未灭没自性未舍生时暂住。未来行云何。谓因现有自相未生未 得自性。问若诸行未来本无而得生者。空华兔角石女儿等何故不生。答由空华等无生因故。一切诸行各各差别定有 生因。问若一切行各各差别有生因者。何因缘故诸行俱时不顿生耶。答诸行虽有各别生因。然必待缘方得生起。若 彼彼行生缘现前。彼彼行因生彼彼行。是故诸行虽现有因。然无俱时顷顿生起过。

  丙二.抉择因缘

  复次此中云何名诸行因。何等名缘。谓薄伽梵说。诸行生缘略有四种。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 上缘。因缘一种亦因亦缘。余之三种唯缘非因。

  丁一.因缘

  戊一.正辨相

  己一.约诸法辨

  云何因缘。谓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随逐色根有诸色根种子及余色法种子一切心心 所等种子。若随逐识有一切识种子及余无色法种子诸色根种子。所余色法种子。当知所余色法自性。唯自种子之所 随逐。除大种色。由大种色二种种子所随逐故。谓大种种子及造色种子。即此所立随逐差别种子相续。随所应望所 生法。是名因缘。

  复之若诸色根及自大种。非心心所种子所随逐者。入灭尽定入无想定生无想天。后时不应识等更生。然必更生 。是故当知心心所种子随逐色根。以此为缘彼得更生。

  复次若诸识非色种子所随逐者。生无色界异生。从彼寿尽业尽没已还生下时。色无种子应不更生。然必更生。 是故当知诸色种子随逐于识。以此为缘色法更生。

  己二.约补特伽罗辨

  庚一.举种类

  复次若诸异生由世间道入初静虑。若得生彼尔时欲界诸染污法。及余欲界诸法种子。但被损伏不能永害。何以 故。由此异生从彼定退欲界染法复现前故。从初静虑没已。复还欲界故。复次损伏略有三种。一远离损伏。二厌患 损伏。三奢摩他损伏。云何远离损伏。谓如有一弃舍家法趣于非家。远离种种受用欲具。受持禁戒。于所受持远离 禁戒。亲近修习若多修习。由亲近修习多修习相续不断故。于诸欲具心不趣入。心不流散。心不安住。心不爱乐。 亦不发起彼增上力缘彼境界所起烦恼。如是名为远离损伏。云何厌患损伏。谓如有一或由过患想。或由不净想。或 由青瘀等想。或由随一如理作意。如是如是厌患诸欲。离未离欲然于诸欲修厌逆故。心不趣入乃至广说。如是名为 厌患损伏。云何奢摩他损伏。谓如有一由世间道。得离欲界欲或离色界欲。彼由奢摩他任持心相续故。于欲色中心 不趣入。乃至广说。如是名为奢摩他损伏。

  若圣弟子由出世道离欲界欲。乃至具得离三界欲。尔时一切三界染污诸法种子皆悉永害。何以故。由圣弟子于 现法中不复堪任从离欲退更起下地烦恼现前。或生上地。亦不堪任从彼没已还生下地。如谷麦等诸外种子安置空或 于乾器。虽不生芽非不种子。若火所损尔时毕竟不成种子。内法种子损伏永害道理亦尔。若圣弟子将入无余涅槃界 时。所有一切善及无记诸法种子皆被损害。由染污法种子灭故。不复能感当来异熟果。亦不复能生自类果。当知是 名第四损伏。所谓永害助伴损伏。

  庚二.辨随逐

  复次具缚者所有心起。若乐俱行或苦俱行。或不苦不乐俱行。此一切心。怕乐种子。苦种子。不苦不乐种子之 所随逐。若起善心或染污心或无记心。此一切心。皆善种子染污种子无记种子之所随逐。又诸有学不具缚者所有心 生。若世间善心或出世心。或染污心或无记心。此一切心。皆为一切修道所断烦恼种子之所随逐。由未断故有时得 生。亦为所余诸法种子之所随逐。又诸无学一切烦恼已永断者所有心生。若世间善心。若出世心。若无记心。此一 切心。皆已永离染法种子。但为一切善无记法种子随逐相续而生。

  戊二.明建立

  复次此所建立种子道理。当知且依未建立阿赖耶识圣教而说。若已建立阿赖耶识。当知略说诸法种子。一切皆 依阿赖耶识。又彼诸法若未永断。若非所断。随其所应所有种子随逐应知

  戊三.释妨难

  问如世尊言。我说阿罗汉苾刍于四种增上心法现法安乐住中随一而退。若彼一切染污种子皆已永害。云何复起 下地烦恼。若不复起彼云何退。答退有二种。一者断退。二者住退。言断退者唯是异生。言住退者。是诸圣者亦是 异生。若世间道断诸烦恼复起现前。当知尔时断退故退。亦是住退。若出世道断烦恼已心营世务。不专修习如理作 意。由此不能于其中间。现法乐住数起现前如先所得后亦如是。然其下地已断烦恼不复现前。如是名为住退故退。 非是断退。又若已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而彼一切染法种子未永害者。云何名为心善解脱阿罗汉果诸漏永尽。若已 永害。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 无有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

  丁二.等无间缘

  复次云何等无间缘。谓此诸心心所无间。彼诸心心所生。此说此为彼等无间缘偌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即 施设此名为意根。亦名意处亦名意界。

  丁三.所缘缘

  云何所缘缘。谓五识身以等五境。如其次第为所缘缘。若意识以一切内外十二处为所缘缘。

  丁四.增上缘

  云何增上缘。谓眼等处为眼识等俱生增上缘。若作意于所缘境。为诸识引发增上缘。若诸心心所。展转互为俱 生增上缘。若净不净业。与后爱非爱果及异熟果为先所作增上缘。若田粪水等。与诸苗稼为成办增上缘。若彼彼二 巧智。与彼彼世间二巧业处为二业增上缘。

  复次是四缘中。因缘一种望所生法能为生因。余三种缘望所生法。当知但为方便因。是故彼彼诸行生。方便缘 现在前时。彼彼诸行种子便能生起彼彼诸行。是故诸行无有同时顿生起义。当知依止如是四缘建立十因。如菩萨地 等中已说。

  丙三.会经说

  丁一.意缘无法义

  戊一.略释密意

  问如世尊言。过去诸行为缘生意。未来诸行为缘生意。迥去未来诸行非有。何故世尊宣说彼行为缘生意。若意 亦缘非有事境而得生者。云何不违微妙言说。如世尊言。由二种缘诸识得生。何等为二谓眼及色。如是广说乃至意 法。答由能执持诸五识身所不行义故。佛世尊假说名法。是故说言缘意及法意识得生。

  问何因缘故知佛世尊有是密意。答由彼意识亦缘去来识为境界世现可得。非彼境识法处所摄。又有性者安立有 义能有义。若无性者安立无义能持无义。故皆名法。由彼意识于有性义。若由此义而得安立。即以此义起识了别。 于无性义。若由此义而得安立。即以此义起识了别。若于二种不由二义起了别者。不应说意缘一切义取一切义。设 作是说。便应违害自悉弹多。又不应言如其所有非有亦尔。是如理说。是故意识如去来事非实有相。缘彼为境。由 此故知意识亦缘非有为境。

  戊二.广大道理

  复有广大言论道理。由此证知有缘无识。谓如世尊微妙言说。若内若外及二中间都无有我。此我无性非有为摄 非无为摄。共相观识非不缘彼境界而转。此名第一言论道理。

  又于色香味触。如是如是生起变异。所安立中施设饮食车乘衣服严具室宅军林等事。此饮食等离色香等都无所 有此无有性非有为摄非无为摄。自相观识非不缘彼境界而转。是名第二言论道理。

  又拨一切都无所有邪见。谓无施无爱亦无祠祀。广说如前。若施爱祠等无性是有。即如是见应非邪见。何以故 。彼如实见如实说故。此若是无诸邪见者。缘此境界识应不转。是名第三言论道理。

  又诸行中无常无恒无不变易。此诸行中常恒不变无性。非有为摄非无为摄。共相观识非不缘此境界而转。若缘 此境识不转者。便于诸行常怛不变无性之中。不能如实智慧观察。若不观察应不生厌。若不生厌应不离欲。若不离 欲应无解脱。若无解脱应无永尽究竟涅槃。若有此理。一切有情应皆究竟随逐杂染无出离期。是名第 四言论道理。

  又未来行尚无有生。何况有灭。然圣弟子于未来行非不随观生灭而住。是名第五言论道理。

  由此证有缘无意识。复有所余如是种类言论道理。证成定有缘无之识。如应当知。

  丁二.有过去业义

  问如世尊言。有过去业。若过去业体是无者。不应今时有一领纳有损害受。若复不应有一领纳无损害受。此何 密意。答过去生中净不净业已起已灭。能感当来爱不爱果。此业种子摄受熏习。于行相续展輚不断。世尊为显如是 相续。是故说言有过去业。又佛世尊观二义故作如是说。一为遮止不平等因论者意故。显此道堙。谓彼妄见从大自 在帝释梵王自性丈夫及所余等。一切有情净不净转。二为遮止一切无因论者意故。显此道理。谓彼妄见都无有因一 切有情净不净转。

  丁三.有过未行义

  问如世尊言。有过去行。于彼行中我具多闻圣弟子众无顾恋住。有未来行。于彼行中我具多闻圣弟子众无希望 住。此何密意。答过去诸行与果故有。未来诸行摄因故有。所以者何。现在诸行三相所显。一是过去果性故。二是 未来因性故。三自相相续不断故。为显此理故佛世尊说如是言。又观二义故作是说。一为遮断于去来法实有执故。 显此道理。谓若去来诸行性相是实有者。不应由彼去来之性说言是有。二为遮断拨无执故。显此道理。谓彼妄计如 去来世现在亦尔都无所有。

  丁四.有三世界义

  问如世尊言。有过去有未来界有现在界。此何密意。答若已与果种子相续。名过去界。若未与果当来种子相续 。名未来界。若未与果现在种子相续。名现在界。当知此中如是密意。若苾刍等于如是种子相续中而得。善巧。名 于彼彼一切法中证得无量种种自性诸界善巧。

  乙四.心不相应行等

  丙一.不相应行

  丁一.生老住无常

  戊一.辨安立

  复次云何应知生老住无常离色等蕴无别实有。谓已遮未来诸行实有性。当知亦遮生实有性。所以者何。未来世 生自无所有。云何能生所余诸行。亦非现在生能生现在诸行。由此生相有差别名。所谓诸行若生若起。若现在性。 离此差别生之异相定不可得。诸聪慧者不应说言。即由现在令彼诸行成现在性。所以者何。若作是说。生生诸行。 当知义显即现在性能成现在。又一切法各各别有自种子因。何须计有异生能生。又此生相为即诸行生耶。为是诸行 生因耶。若即诸行生者。计此生相能生诸行由有生故诸行得生。不应道理。若是诸行生因者。诸行生时于一一行便 有二生。谓生能生。不应道理。如生如是。老住无常由此道理如应当知。故知生等于诸行中假施设。有由有因故诸 行非本自相始起说名为生。后起诸行与前差别说名为老。即彼诸行生位暂停说名为住。生刹那后诸行相尽说名为灭 。亦名无常。

  戊二.释异说

  问若有为法。生老住灭四有为相具足可得。何故世尊但说三种。一生。二灭。三住异性。答由一切行三世所显 故。从未来世本无而生。是故世尊由未来世于有为法。说生有为相。彼既生已落谢过去。是故世尊由过去世于有为 法。说灭有为相。现在世法二相所显。谓住及异。所以者何。唯现在时有住可得。前后变异亦唯现在。是故世尊由 现在世于为法总说住异为一有为相。

  问佛圣弟子应观有为具足三相。何故但说圣弟子众于诸蕴中随观生灭而住。不说随观住异性耶。答生及住异俱 生所显。是故二相合为一分建立生品。即说随观一生相住。于第二分建立灭品。即说随观一灭相住。又若由此相起 厌思惟。今于此中但说此相。谓于诸行中观无常相。能起厌患离欲解脱。故但思惟无常性相。无常性相本无今有。 有已无所显。本无今有。是名为生。有已无是名为灭。

  戊三.广差别

  己一.生差别

  复次生差别有多种。谓刹那生。相续生。增长生。心差别生。不可爱生。可爱生。下劣生。处中生。胜妙生。 有上生。无上生。此中诸行刹那刹那新新而起。名刹那生。若具诸续或不具结。从彼彼有情聚没往彼彼有情聚。诸 蕴续生名相续生。若从婴孩童子等位。乃至往趣衰老等位。名增长生。若缘彼彼境界。于彼彼昼夜彼彼刹那腊缚牟 呼栗多等位。数数迁谢非一众多种种心起。或乐相应或苦相应。或不苦不乐相应。或有贪心或离贪心。广说乃至或 善解脱心或不善解脱心。如是名为心差别生。若那落迦傍生饿鬼苦趣中生。如是名为非可爱生。若于人天乐趣中生 。名可爱生。若于下劣欲界中生。名下劣生。若于处中色界中生。名处中生。若于胜妙无色界生。名胜妙生。复有 差别。谓最初入胎者。名下劣生。中二入胎者。名处中生。最后入始者。名胜妙生。复有差别。谓染污法及染污果 生。名下劣生。若诸善法及善果生。名胜妙生。除善不善果无记法。所余无记法生名处中生。若依堕果界生说。始 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生。名有上生。非想非非想处生。名无上生。若依堕续生刹那相续生说。除阿罗汉等最后终位 。所有诸蕴余一切位所有行生。名有上生。若阿罗汉等最后终位所有行生。名无上生。

  己二.老差别

  复次老差别当知亦有多种。所谓身老心老寿老。变坏老自体转变老。此中衰变等乃至身坏。广说如经。是名身 老。若乐受相应心变。苦受相应心转。或善心变。染污心转。或于可爱事中希望心变。希望不果心转。是名心老。 若于彼彼画夜彼彼刹那腊缚牟呼栗多等位。数数迁谢寿量损少。渐渐輚灭乃至都尽。是名尽老。若诸富贵兴盛退失 。无病色力充悦等变。名变坏老。若从善趣增盛聚中自体没已。往于恶趣下劣聚中。自体生起。名自体转变老。复 有一老为缘。能成如上所说一切种老。所谓诸行刹那刹那转异性老。

  己三.住差别

  复之住差别当知亦有多种。谓刹那住。相续住。缘相续住。不散乱住。立轨范住。若已生诸行生时暂停。名刹 那住。若诸众生于彼彼处彼彼自体。由彼彼食为依止故。乃至寿住。外器世间大劫量住。名相续住。若乐受苦受不 苦不乐受。若善不善无记法等。乃至各别缘现在前尔所时住。是名缘续住。若诸定心由三摩地正起现前。名不散乱 住。若于彼彼异方异域。国城村逻。王都王宫。若执理家商估邑义诸大众中。古昔轨范建立随转如是名为立轨范住 。

  己四.无常差别

  复次无常差别当知亦有多种。谓坏灭无常。生起无常。变易无常。散坏无常。当有无常。现堕无常。若一切行 生已寻灭。名坏灭无常。若一切行本无今有。名生起无常。若可爱诸行异相行起。名变易无常。若不变坏可爱众具 及增上位离散退失。名散坏无常。即四无常在未来时。名当有无常。即现在世正现前说。名现堕无常。若受用欲应 多放逸者。但能思惟变易无常散坏无常现堕无常。广起悲叹愁愦忧悴。然于诸行不能厌离。若诸外道即于如是诸无 常性。多起思惟。少能方便厌患离欲。但于诸行一分厌离不能究竟。若圣弟子圆满思惟诸无常性。于一切行究竟厌 患乃至解脱。

  丁二.得获成就等

  戊一.释差别

  己一.得获成就

  复次云何获成就。谓若略说。生缘摄受增盛之因说名为得。由此道理当知得是假有。若言得是实有。此为是诸 行生因。为是诸法不离散因。若是诸行生因者。若从先来未得此法。此既无有生因之得。应常不生。由此亦应毕竟 不得。若是诸法不离散因者。一切善不善无记法得既俱有。彼虽相远应顿现行。是故二种俱不应理。又生因者。所 谓各别缘所摄受诸法自种。不离散因者。谓由余缘现在前故余缘离散。若于引发缘中势力自在假立为得。以此自在 为依止故。所有士夫补特伽罗。虽彼彼法已起已灭。若欲希彼复现在前。便能速疾引发诸缘令得生起。是故亦说此 名为得。当知此得略有三种。一种子成就。二自在成就。三现行成就。若所有染污法诸无记法生得。善法不由功用 而现行者。彼诸种子若未为奢摩他之所损伏。若未为圣道之所永害。若不为邪见损伏诸善佑如断善根者。如是名为 种子成就。所以者何。乃至此种子未被损伏。未被永害。尔时彼染污等法。若现行若不现行皆说名成就。故若加行 所生善法。及一分无记法生缘所摄受增盛因种子。名自在成就。若现在诸法自相现前转。名现行成就 。

  己二.命根

  复次云何命根。谓由先业于彼彼处。所生自体所有住时限量势分。说名为寿生气命根。此复多种差别。谓定不 定。随转不随转。若少若多。若有边际若无边际。若自势力转若非自势力转。除赡部洲人寿分量。所余生处寿量决 定。此瞻部州或时寿命广无有量。或时短促寿量不定。北拘卢洲人寿量随转。如决定量毕竟随转。无中夭故。余一 切处名不随转。赡部洲十岁时寿名为少寿。彷生一分亦名少寿。所以者何。一分傍生或一日夜寿量可得。或有一分 二若三。乃至极多十日十夜寿量可得。非想非非想处受生有情。名为多寿。经于八万大劫数故。阿罗汉等名有边际 寿。若诸有学于现法中定般涅槃。若诸异生住最后有。亦名有边际寿。当知所余寿无边际。若阿罗汉等若诸如来若 诸菩萨。于寿行中延促自在所有命根。名自势力转。当知所余名非自势转。

  己三.众同分

  复次云何众同分。谓若略说。于彼彼处受生有情。同界同趣同生同类位性形等。由彼彼分互相似性。是名众同 分。亦名有情同分。此中或有情由界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界。或有有情由趣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趣。或有 有情由生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生。或有有情由类同分说名同分。谓同一种类。或有有情由分位体性容色形貌音 声覆蔽养命同分说名同分。或有有情由过失功德同分说名同分。如杀生者望杀生者。广说乃至诸邪见者望邪见者。 离杀生者望离杀生者。乃至正见者望正见者。从预流者乃至阿罗汉独觉望预流等。菩萨望菩萨。如来望如来。如是 更互说名同分。

  己四.异生性

  复次云何异生性。谓三界见所断法种子。唯未永害量名异生性。此复略有四种。一无般涅法种性所摄。二声闻 种性之所随逐。三独觉种性之所随逐。四如来种性之所随逐。

  己五.和合

  复次云何和合。谓能生彼彼诸法诸因诸缘。总略为一说名和合。即此亦名同事因。又此差别者。或有领受和合 。谓六处缘触。或色等缘或作意等缘。或触缘受。或有引生后有和合。谓无明缘行等。受缘受爱缘取。广说乃至生 缘生老。或有六处住和合。谓四食及命根。或有工巧处成辨和合。谓工巧智及彼相应业具士夫作用。或有清净和合 。谓十二种无杂集会。即自他圆满等。又有世俗和合。谓诸有情依等意乐增上力故互不相违。无诤无 讼亦不乖离。

  己六.名句文身

  复次云何名身。谓依诸法自性施设自相施设。由遍分别为随言说唯建立想。是谓名身。云何句身。谓即依彼自 相施设所有诸法差别施设。建立功德过失杂染清净戏论。是谓句身。云何文身。谓名身句身所依止性所有字身。是 谓文身。又于一切所知所诠事中。极略相是文。若中是名。若广是句。若唯依文但可了达音韵而已。不能了达所有 事义。若依止名。便能了达彼彼诸法自性自相。亦能了达所有音韵。不能了达所简择法深广差别。若依止句。当知 一切皆能了达。又此名句文身。当知依五明处分别建立。所谓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世间

  工巧事业处明。

  己七.流转

  复次云何流转。谓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又此流转差别多种。或有种子流转。谓有种子不现前诸法 。或有自在势力流转。谓被损种子现行诸法。或有种果流转。谓有种子种不被损现行诸法。或有名流流转。谓四非 色蕴。或有色流流转。谓诸内外十有色处及与法处所摄诸色。又有欲界流流转。谓欲缠诸行。又有色界流流转。谓 色缠诸行。又有无色流流转。谓无色缠诸行。又有乐流流转。谓乐受及彼所依处。如是苦流流转不苦不乐流流转。 当知亦尔。又有善流流转。谓诸善行。又有不善流流转。谓诸不善行。又有无记流流转。谓诸无记行。又有顺流流 转。谓顺缘起。又有逆流流转。谓逆缘起。

  己八.定异

  复次云何定异。谓无始时来种种因果决定差别无杂乱性。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尔又此定异差别多种。或 有流转还灭定异。谓顺逆缘起。或有一切法定异。谓一切法十二处摄无过无增。或有领受定异。谓一切受三受所摄 无过无增。或有住定异。谓一切内分乃至寿量。一切外分经大劫劫住。或有形量定异。谓诸有情于彼彼有色生处。 所受生身形量决定。及诸外分四洲等形量决定。

  己九.相应

  复次云何相应。谓彼彼诸法为等言说为等建立为等开解诸胜方便。是谓相应。又此相应差别分别有四道理。谓 观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尔道理。此诸道理当知如声闻地等已广分别。

  己十.势速

  复次云何势速。谓诸行生灭相应速运转性。是谓势速。又此劫速差别多种。或有诸行流转势速。谓诸行生灭性 。或有地行有情轻健势速。谓人象马等。或有空行有情势速。谓诸飞禽空行药叉及诸天等。或有言音势速。谓词韵 捷利。或有流润势速。谓江河等迅速流注。或有烧然劫速。谓火焚燎猛焰?转。或有引发势速。谓放箭转丸等。或 有智慧势速。谓修观者简择所知迅速慧性。或有神通势速。谓大神通者所有运身意势等速疾神通。

  己十一.次第

  复次云何次第。谓于各别行相续中。前后次第一一随转。是谓次第。又此次第差别多种。或有流转次第。谓无 明缘行。广说乃至生缘老死。或有还灭次第。谓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或有在出家行住次第。谓陵旦 而起澡饰其身。被带衣服修营事业。调畅沐浴涂饰香鬘。习近食饮方乃寝息。是在家者行住次第。若整衣服为乞食 故入聚落等巡次而行。受如法食还出安坐。食讫澡手荡?洗足。入空闲室读诵经典如理思惟。昼则宴坐经行。净修 其心断灭诸障。至夜中分少当寝息。于夜后分速复还起。整服治身归所习业。是出家者行住次第。或入僧中随其长 幻修和敬业。敷设床座。次第受寿分其卧具。处所利养及营事业。或有增长次第。谓婴孩童子等八位次第生起。或 有现观次第。谓于苦等。四圣谛中次第现观。或有入定次第。谓次第入九次第定。或有修学次第。谓增上戒学为依 。次生增上心学。增上心学为依。后生增上慧学。

  己十二.时

  复次云何时。谓由日轮出没增上力故。安立显示时节差别。又由诸行生灭增上力故。安立显示世位差别。总说 名时。此时差别复有多种。谓时年月半月画夜刹那腊缚牟呼栗多等位。及与过去未来现在。

  己十三.数

  复次云何数。谓安立显示各别事物。计算数量差别。是名为数。此数差别复有多种。谓一数二数。从此已去皆 名多数。又数边际名阿僧企耶。自此已去一切算数所不能转。是故数之边际名不可数。

  戊二.广种子

  己一.出体性

  复次种子云何非析诸行别有实物名为种子。亦非余处。然即诸行如是种性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名为种子亦名为 果。当知此中果与种子不相杂乱。何以故。若望过去诸行即此名果。若望未来诸行即此名种子。如是若时望彼名为 种子。非于尔时即名为果。若时望彼名果。非于尔时即名种子。是故当知种子与果不相杂乱。譬如谷麦等物所有芽 茎叶等种子。于彼物中磨捣分析求异种子了不可得。亦非余处。然诸大种。如是种性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即谷麦等 物能为彼缘令彼得生。说名种子。当知此中道理亦尔。

  己二.辨损伏

  问前已说损伏染法种子。善法种子损伏云何。答若常殷重习善。相违诸染污法。是初损伏。若执取邪见。多习 邪见。如诸外道。是第二损伏。若多修习邪见诽谤。如断善根者。是第三损伏。若能永害染法种子。如前已说。是 第四损伏。

  己三.辨差别

  复次若略说一切种子。当知有九种。一已与果。二未与果。三果正现前。四果不现前。五软品。六中品。七上 品。八被损伏。九不被损伏。若已与果。此名果正现前。若果正现前。此名已与果。若未与果。此名果不现前。若 果不现前。此名未与果。若住本性。名软品。若修若练善不善法未到究竟。名中品。若修若练已到究竟。名上品。 损及不损如前应知。

  己四.明安立

  复次我当略说安立种子。云何略说安立种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遍计自性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然此 习气是实物有。是世俗有。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犹如真如。即此亦名遍行?重。问若此习气摄一切种子。 复名遍行?重者。诸出世间法从何种子生。若言?重自性种子为种子生。不应道理。答诸出世间法从真如所缘缘种 子生。生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问若非习气积集种子所生者。何因缘故建立三种般涅槃法种性差别内补特伽罗。及 建立不般涅槃法种性补特伽罗。所以者何。一切皆有真如所缘缘故。答由有障无障差别故。若于通达真如所缘缘中 。有毕竟障种子者。建立为不般涅槃法种性补特伽罗。若不尔者。建立为般涅槃法种性补特伽罗。若有毕竟所知障 种子布在所依。非烦恼障种子者。于彼一分建立声闻种性补特伽罗。一分建立独觉种性补特伽罗。若不尔者。建立 如来种性补特伽罗。是故无过。若出世间诸法生已即便随转。当知由转依力所任持故。然此转依与阿赖耶识互相违 反。对治阿赖识。名无漏界。离诸戏论。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三

  丙二.表无表业

  丁一.表业

  复次云何表业。谓略有三种。一染污。二善。三无记。若于身语意十不善业道。不离现行增上力故。所有身语 表业。名染污表业。若即于彼誓受远离。所有身语表业。名善表业。若诸威仪路工巧处一分所有身语表业。名无记 表业。若有不欲表示于他唯自起心内意思择不说语言。但发善染污无记法现行意表业。名意表业。此中唯有身余处 灭于余处生或即此处唯变异生。名身表业。唯有语音名语表业。唯有发起心造作思名意表业。何以故。由一切行皆 刹那故。从其余方徙至余方。不应道理。又离唯诸行生余实作用由眼耳,意皆不可得。是故当知一切表业皆是假有 。

  丁二.无表业

  戊一.别辨相

  己一.不律仪摄

  复次若有生不律仪家有所了别自发期心。谓我当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又于此活命事重复起心欲业忍可。尔时 说名不律仪者。由不律仪所摄故。极重不如理作意。损害心所摄故。但成广大诸不善根。然未成就杀生所生。及余 不善业道所生诸不善业。乃至所期事未现行。后若现行。若少若多随其所应更复成就诸不善业。如生不律仪家如是 。随是何人。随由何事起决猛心。广说应知。此人乃至不律仪思未舍己来。常得说名不律仪者。于日日分彼不善思 广积集故。彼不善业多现行故。当知非福运运增长

  复次此邪恶愿思。恒与不懈怠忘念散乱恶慧俱行。能受彼业能发彼业。从已后由种子故及现行故。处相续中现 在转时名不律仪者。乃至由舍因缘未舍未弃。此中若于恶业后不爱果。不信不解亦不随入是名不信。若随所欲于彼 恶业喜乐而转。不能勤励息灭彼业。是名懈怠。若与过失相应。于有罪法不能如实明记有罪。是名忘念。若散乱染 污心相续不安住转。是名散乱。若颠倒心相续而转。于诸过失见胜功德。是名恶慧。

  由恶尸罗增上力故。所不善思俱行不善不信等现在转时。名恶戒者。

  己二.律仪摄

  庚一.明受相

  若与此相违。如其所应当知得有律仪。随转差别者。谓有堪受律仪方可得受。此中或有由他由自而受律仪或复 有一唯自然受。除苾刍律仪。何以故。由苾刍律仪非一切堪受故。若苾刍律仪。非要从他受者。若堪出家若不堪出 家但欲出家者,便应一切随其所欲,自然出家。如是圣教便无轨范亦无是善说法毗奈耶而可了知。是故苾刍律仪无 有自然受义。问若除苾刍律仪。所余律仪有自然受者。何因缘故复从他受。答由有二种远离恶戒受随护支。所谓惭 愧。若于他处及于自处现行罪时深生羞耻。如是于离恶戒受随护支。乃能具受。故从他受。若有惭正现前必亦有愧 。非有愧者必定有惭。是故惭法最为强胜。若有如自所受而深护持。当知所生福德等无差别。又若起心往趣师所殷 勤劝请。方便发起礼敬等业。以正威仪在师前住。又以语言表宣所欲造作胜义是名身表语表业。意表业者。谓二前 行若自然受者唯有意表业。若远离思与不律仪相违。由远离增上力故与五根俱行说名律仪。复次当知由百行所摄而 受律仪。谓于十种不不善业道少分离杀。乃至少分远离邪见,是名初十行;若多分离杀生乃至多分离邪见,是名第 二十行;若全分离杀生乃至全分远离邪见,是名第三十

  庚二.辨种类

  复次律仪当知略有八种一能起律仪。二摄受律仪三防护律仪。四还引律仪。五下品律仪。六中品律仪。七上品 律仪。八清净律仪。若未正受先作是心我当定受。如是远离。是名能起律仪。若正摄受远离戒时。名摄受律仪。从 是已后此远离思五根摄受增上力故。恒与彼种子俱行。于时时间亦与现行俱行。即由五根所摄善思。如先所受律仪 防护而转。由此思故或因亲近恶友。或因烦恼增多。随所生起恶现行欲。即便惭羞速能舍离。勿彼令我违越所受当 角恶趣。是名防护律仪。若时失念诸恶现行。即便速疾令念安住。自恳自责发露所犯蠲除忧悔。后坚守护所受律仪 。是名还引律仪。若于杀等诸恶业道。少分远离少时远离。唯自远离不劝进他。不无量门称扬赞述。亦不见彼诸同 法者深心庆悦多生欢喜。是名下品律仪。若于诸恶多远离多时远离不至命终。自能远离亦劝进他。然于远离不以无 量门称扬赞述。见同法者不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中品律仪。若于诸恶一切分一切时自能远离亦劝进他。以无量 门称扬赞述。见同法者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上品律仪。若即于此所受律仪能无缺犯以为依止修无悔等。乃至具 足入初静虑。由奢摩他能损伏力损伏一切犯戒种是名静虑律仪。如初静虑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当知亦尔。此中 差别者。由远分对治所摄奢摩他道转深。损伏恶戒种子。当知此名初清净力所引清净律仪。若即于此尸罗律仪无有 缺犯。又复依止静虑律仪。入谛现观得不还果。尔时一切恶戒种子皆悉永害。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 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度戒。当知此名第三清净力所引清净律仪。即此亦名无漏律仪。此无漏律 仪若得阿罗汉果时。但由能治清净胜故胜。不由所治断胜故胜。如是八种总立唯三。一受律仪。二持律仪。三清净 律仪。前二是受。防护还引是持。下中上三通受持二。静虑无漏是清净摄

  庚三.总抉择

  辛一.明建立

  问何故世尊建立苾刍近事近住三种律仪。答由三因故。谓佛所化有三种类。或有能行离恶行行及离欲行。或有 能行离恶行行非离欲行。或不能行离恶行行及离欲行。依初所化类建立苾刍律仪。依第二所化类建立近事律仪。何 以故。非居家迫迮现处尘俗。而能一向相续圆满护众学处。依第三所化类建立近住律仪。何以故。由此不能究竟行 俱离行。但当劝进摄受。二因勿彼自谓重担所镇。谓前三支修离恶行。其后四支修离欲行。离非梵行 俱修二种

  问苾刍近事近住律仪。当知各由几支所摄。答苾刍律仪四支所摄。何等为四。一受具足支。二受随法学处支。 三随护他心支。四随护如所受学处支若作表白第四羯磨。及略摄受。随鹿学处。是名受具足支。由具此支故。名初 苾刍具苾刍戒。自此以后于毗奈耶别解脱中所有随顺苾刍尸罗。若彼所引众多学处。于彼一切守护奉行。由此得名 守护别解脱律仪者。是名受随法学处支。由成就此二支者所有轨范具足所行具足。是名随护他心支。轨范具足所行 具足。如声闻地已说。若于微细罪中深见怖畏。于所受学诸学处中能不毁犯。设犯能出。谓由深见怖畏及聪睿故。 是名随护如所受学处支。

  近事苾刍由三支所摄。何等为三。一受远离最胜损他弗支。二违越所受重修行支。三不越所受支。若永远离损 害他命损坏他财损怹妻妾。是名初支远离妄语。是第二支。远离诸酒众放逸处是第三支。

  略说近住律仪。由五支所摄。何等为五。一受远离损害他支。二受远离损害自他支。三违越所受重修行支。四 不越所受正念住支。五不坏正念支。若能远离损害他命损坏他财。是名初支。离非梵行。是第二支所以者何。由离 此者不染习自妻妾故不自损害。亦不染习他妻妾故不损害他。远离妄语是第三支。除离诸酒众放逸处离余三处。是 第四支。何以故。歌舞伎乐涂冠香鬘升高大床非时饮食常所串习。若远离彼数数自忆。我今安住决定斋戒。于一切 持坚守正念。远离诸酒众放逸处。是第五支。何以故。彼虽安住正愔念支。谓我今住决定斋戒。若为诸酒所醉便发 狂乱不自在转。

  今于此中若苾刍尼律仪。若正学勤策勤策女律仪。皆在出家品所摄故。当知摄属苾刍律仪。若近事女律仪堕在 家品故。相似学所显故。当知摄属近事律仪

  辛二.释妨难

  问何故尊苾刍律仪中。制立苾刍勤策二众律仪于苾刍尼律仪中制立苾刍尼正学勤策女三众律仪答由彼母邑多烦 恼故。令渐受学苾刍尼律仪。若勤策女少分学处深生喜乐。次应授彼正学所有学处。若于正学多分学处深生爱乐。 不应率尔掤彼具足。必更二年久处习学。若深爱乐然后当授彼具足戒。如昃长时于少学处积修学已。次方有力能受 广大众多学处。然后于苾刍尼律仪能具修学。

  问何故于勤策律仪中增离金银。非于近住律仪耶。答由彼勤策在出家众摄。夫出家者于二种处极非净妙。一者 角欲乐边。嬉戏严身所行所受随所乐。二者蓄积财宝。为除断初非净妙处。施设远离歌舞*伎乐乃至非时而食。为 断第二非净妙处。施设远离执受金银。由彼金银一切财宝之根本故。又最胜故。

  问何故于勤策律仪中。远离歌舞*伎乐及涂冠香鬘。制立二支。于此近住律仪中合为一支耶。答诸在家者于此 处所非不如法。诸出家者极不如法。是故于在家者就轻总制为一学处。云何令彼若暂违犯寻自恳责合一发露不由二 种。诸出家者于此一处就重别制以为两支。云何令彼若起违犯便自恳责二种发露不但由一。

  问何故不许扇搋迦半择迦出家及受*具足戒耶。答由此二种若置苾刍众中便参女过。若置苾刍尼众中因摩触等 便参男过。由于应与二众共居。是故不许此类出家及受具足。又由此二烦恼多故。性烦恼障极覆障故。不能发起如 是思择彼尚不能思择。思择令其戒蕴清净现行。何况当证胜过人法。是故不许彼类出家及受具戒。又彼众中好人难 得亦难观察。问何故此二虽受归依亦随受诸近事男所有学处。而不得名近事男耶。答近事男者。名能亲近承事苾刍 苾刍尼众。彼虽能护所受律仪。而不应数亲近承事苾刍苾刍尼众。苾刍苾刍尼等亦复不应亲近摄受若摩若触。如是 种类又亦不应如近事男而相亲善。是故彼类不得名近事男。然其受护所有学处。当知福德等无差别。

  己三.非律仪非不律仪

  复次云何非律仪非不律仪。谓除如先所说律仪不律仪业。所有善不善等身语意业。当知一切皆是非律仪非不律 仪业摄。

  丁二.问答辨

  问诸有律仪若由自受。若由他受。若从他受若自然受。如是所受律仪所获福德。为有胜劣差别不耶。答若等心 受亦如是持。当知无有差别。

  问由几因缘虽乐郤受苾刍律仪。而不应授。答苾刍律仪略由钋因。一意乐损害。二依止损害。三男形损害。因 白法损害五系属于他六为护他故。若有为王之所逼录。或为强之所逼录。或为债主之所逼迫。或由畏之所逼迫。或 畏不活。彼如是思我处居家难可存活。是诸苾刍活命甚易。我今应往苾刍众中。诈现自与彼同法易当活命。彼由如 是谄诈意乐既出家已。虽怀恐布守护奉行随一学处。勿诸苾刍与我同止。知我犯戒便当驱摈。然彼意乐被损害故。 不名出家受具足戒。如是名为意乐损害。若复有人作如是思。我处居家难可活命。要当出家方易存济。如诸苾刍所 修梵行我亦如是。乃至命终当修梵行。如是出家者不名意乐损害。虽非纯净非不说名出家受具。若有身带痈肿等疾 。如遮法中所说病状。如是名为依止损害。由彼依止被。损害故。虽复出家然无力能供事师长。彼由如是无力能故 。所受师长同梵行者供事之业。及授纯信施主衣服饮食等净信施物。此之二种净信所施。彼极难消不应受用。令彼 退减诸善法故。是故依止被损害者。不应出家受具足戒。若扇搋迦及半择迦。名男形损害。不应出家受具足戒。当 知因缘如前已说。又半择迦略有三种。一全分半择迦。二一分半择迦。三损害半择迦。若有生便不成男根。是名全 分半择迦。若有半月起男势用。或有被他于己为过。或复见他行非梵行男势方起。是名一分半择迦。若被刀等之所 损害。或为病药若火☆等之所损害。先得男根今被断坏。既断坏已男势不转。是名损害半择迦。初半择迦名半择迦 亦扇搋迦。第二唯半择迦非扇搋迦。第三若不被他于己为过。唯扇搋迦非半择迦。若有被他于己为过。名半择迦亦 扇搋迦。若造无间丛污苾刍尼。外道贼住若别异住若不共住。是名白法损害。不应为授具足戒。所以者何。彼由上 品无惭无愧极垢染法。令惭愧等所有白法极成劣薄。若诸王臣若王所恶。若有造作王不宜业。若被债主之所拘执。 若他仆隶若他劫引若他所得若有诤讼。若为父母所不开许。是名系属于他。不应为授具戒。若变化者为护他故不应 为授具戒。所以者何。或有龙等为受法故自化己身为苾刍像求受具戒。若便为彼授具戒者。彼睡眠时便复本形。既 睡悟已作苾刍像假想苾刍。若守园者若近事男。率尔往趣见彼身形如是变已。便于一切真苾刍所起憎恶心。谓诸苾 刍皆非人类。谁能敬事施彼衣食。勿令他人得此恶见。是故为随护他。不应为彼受具足戒。由此六因不应授彼苾刍 律仪。又除阙减能作羯磨。阿遮利耶邬波耶住清净戒圆满僧众。

  问由几因缘不应授彼近事男律仪。答略由二因。一意乐损害故。二男形损害故。若意乐损害者。当知刁切不应 为受。若男形损害者。或有为受。然不得说名近事男。不说因缘前已具辩。若近住律仪。当知唯由意乐损害不应为 受。何以故。或有随他转故。或有为得财利恭敬诈称。欲受近住律仪。然彼实无求受意乐。当知是名意乐损害。若 无如所说不应受因缘。当知应受如前所说所有律仪。

  问有几因缘苾刍律仪受已还舍。答或由舍所学处故。或由犯根本罪故。或由形没二形生故。或由善根断故。或 由弃舍众同分故。苾刍律仪受已还舍。若正法毁坏正法隐没。虽无新受苾刍律仪。先已受得当知不舍。所以者何。 由于尔时秽劫正起。无一有情不损意乐能受具戒。况当有证沙门果者。若近事男律仪。当知由起不同分心故。善根 断故。舍众同钞故。受已还舍。若正法隐没时。如苾刍律仪道理。当知近事男律仪亦尔。若近住律仪。知由日出已 后。或由发起不同分心。或于中间舍众同分虽已受得必复还舍。

  丙三.二无心定

  丁一.无想定

  复云何无想定。谓已离遍净贪未离上贪。由出离想作意为先故。诸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是名无想定。此是假 有非实物有。当知差别略有三种。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上品修。若下品修者。于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若 生无想有情。天中所得依身。不甚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如余天众。定当中夭。若中品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 疾还引现前。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虽甚清净光明奕形色广大。然不究竟最极清净。虽有中夭而不决定。 若上品修者。必无有退。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甚为清净威光赫奕形色广大。又到究竟最极清净必无中夭 。穷满寿量后方殒没。复次若由此因此缘。所有生得心心*所灭。是名无想

  丁二.灭尽定

  复次云何灭尽定。谓已离无所有处贪未离上贪。或复已离由止息想作意为先故。诸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名灭 尽定。此定唯能灭静转识。不能灭静阿赖耶识。当知此定亦是假有非实物有。此定差别略有三种。下品修等如前已 说。若下品修者虽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中品修者于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上品修者毕竟不退。有学 圣者能入此定。谓不还身证。无学圣者亦复能入。谓分解脱。前无想定非学所入亦非无学。何以故。此中无有慧现 行故。此上有胜寂静住及生故。又复此定不能证得所未证得诸胜善法。由是稽留诳幻处故

  丙四.虚空非择灭二无为

  复次虚空云何。谓唯诸色非有所显。是名虚空。所以者何。若处所行都无所得。是处方有虚空想转。是故当知 此唯假有非实物有

  复次吾何非择灭。谓若余法生缘现前。余法生故余不得生。唯灭唯静名非择灭。诸所有法此时应生。越生时故 彼于此时终不更生。是故此灭亦是假有非实物有。所以者何。此无有余自相可得故。此法种类非离系故。复于余时 遇绿可生。是故非择灭非一向决定。若学见迹。于卵湿二生北拘卢洲无想天。若女若扇搋迦若半择迦无形二形等生 。及于后有若爱若愿所得非择灭。当知一向决定。由学见?。尝不于后有起希愿缠发生后有。唯除未无余永害爱种 子故

  问何因缘故名心不相应耶。答此是假想。于诸事中为起言说。于有色等二种俱非。于有见等二种俱非。如是广 说安立道理一切当知

  乙五.六善巧

  丙一.蕴善巧

  如是已说六种善巧。谓蕴善巧乃至根善巧。云何应知是诸善巧广建立义。

  丁一.总辨六相

  复次嗢柁南曰

  自性义差别次第摄依止

  戊一.自性

  问何等是色自性。答略有十一。谓眼等十色处及法处所摄色。又总有二。谓四大种及所造色。如是一切皆变碍 相

  问何等是受自性。答略有六种。谓依眼等六触所生。此复二种。若色为依名身受。无色为依名心受。何以故。 由前五根皆色性故。问若前五根皆是色性依眼等受名身受者。何故眼等非唯是身。答由相异故。所以者何。眼等五 根展转相异。问若眼等根其相异故非皆身相。依彼诸受由是因缘应非身受。答余有色根不身故就彼为名。此复何过 。问若不离身故无过者。意根亦尔不离身转。依意根受应名身受。是即一切皆是身受无心受耶。答诸有色根定不离 身。意即不尔故无有过。所以者何。生无色界有情意根离身而转。是故五根所生诸受合名身受。唯依意者独名心受 。故总说二。谓身心受。又一切受皆领纳相。

  问何等是想自性。答此亦六种。如前应知。又想有六。一有想。二无相想。三狭小想。四广大想。五无量想。 六无所有想。又略有二。一世间想。二出世想。狭小想者。谓欲廛想。广大想者。谓色廛想。无量想者。谓空识无 边处廛想。无所有想者。谓无所有处廛想。即此一切名有相想。无相想者。谓有顶想及一切出世间学无学想。又一 切想皆等了相

  问何等是行自性。答此六种。如前应知。又此行相由五种类饮心造作。一为境随与。二为彼合会。三为彼别离 。四能发杂染业。五令心自在转。又此行相略有三种。一者善行。二不善行三无记行。又一切行皆造 作相

  问何等是识自性。答略有六种。所谓眼识乃至意识。是识自性差别。又识有三种。一领受差别。二采境差别。 三分位差别。领受差别有三。采境差别有六。分位差别有三。如是识蕴差别总有十八自性。应知是名 诸蕴自性。

  戊二.义

  复次蕴义云何。为显何义建立诸蕴。谓所有色若去来令乃远近。如色乃至识亦尔。如是总略摄一切蕴。积聚义 是蕴义。又由诸蕴唯有种种名性诸行。当知为显无我性义建立诸蕴

  戊三.差别

  己一.色、受、想、行蕴差别

  复次云何色蕴差别。略由六种。一由事故。二由相故。三由识执不执故。四由识空不空故。五由想所行故。六 由边际故。事者。谓所有诸色皆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相者。略有三种。一清净色。二清净所取色。三意所取色 。又变碍相是色共相。识执不执者。若识依执名执受色。此复云何。谓识所托安危事同和合生长。又此依能生诸受 与此相违非执受色。识空不空者。若识不空名同分色。由此与识等义转故。若识空者名彼同分色。似自相续而随转 故。想所行者。谓缘色想略有三种。一者色想。二有对想。三别异想。色想亦三。一有光影相。二据方处相。三积 集住相。如是三相随其次第。三想所行取青等相。名为色想。能取行碍名有对想能取女舍田等假名别异相。是名想 所行差别。边际者。谓色边际略有二种。一堕下界。谓欲廛色。二堕中界。谓色廛色。当知此中就业增上所生诸色 。说无色界无有诸色。非就胜定自在色说何以故。由彼胜定于一切色皆得自在诸定加行令现前故。当知此色名极微 细定所生色。

  复次云何受蕴差别。略由五种。一由事故。二由相故。三由生故。四由观察故。五由出离故事者。谓领纳及顺 领纳法。相者。谓自相及共相。自相有三。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乐受坏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不乐受。行 苦故苦。由此因缘诸所有受皆说名苦。昃名受共相生者。谓一切受。十六触所生。何等十六。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 身触意触。有对触增语触。顺乐受触。顺苦受触。顺不苦不乐受触。恚触。明触。无明触。非明非无明触。由所依 及所取境故。建立六触及有对触。由分别境故建立增语触。由领纳境故建立顺乐受等触。由染净故建立爱恚明无明 非明非无明触是名受生差别。观察差别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皆于诸受起八种苋。谓受有几种谁为受集 。谁是受灭。谁是受集趣行。谁是受灭趣行。谁是受爱味。谁是受过患。谁是受出离。如是观时如实了知受有三种 。触集故受集。应知如经分别广说。如是八种观察诸受。当知略显自相。观现法转因观被灭。观后法转因观彼灭。 观彼二转因。观彼二转灭。因观及清净观。是名观察差别出离者。谓初静虑出离忧根。第二静虑出离苦根。第三静 虑出离喜根。第四静虑出离乐根于无想界出离舍根。是名出离差别

  复次云何想蕴差别。略由五种。一由事故。二由相故。三由颠倒故。四由无颠倒故。五由分别故。事者谓取所 缘相及随顺彼法。相者。自相有六种。如前应知。等了相是共相。是名相差别。颠倒差别者。谓诸愚夫无所知晓。 随逐无明起不如理作意于所缘境无常计常取相而转。是名想倒。如于无常计常。如是于苦计乐于不净计净于无我计 我。此想颠倒。诸在家者能发心倒。一分出家者能发见倒。是名颠到差别。此想颠倒复有差别。谓于四事邪取其相 是名想倒。若由如是等了相故于境贪著。是名心倒若由如是等了相故有执著者。于颠倒事坚执忍可开示建立。是名 见倒。无颠倒差别者。谓诸聪睿有所晓了。随智慧明起如理作意。于所缘境无常知无常。苦知是苦。不净知不净。 无我知无我。正取相转。是名想无颠倒。心无颠倒。见无颠倒。是名无颠倒差别。分别差别者。略有五种想分别相 。一境界分别。二领纳分别。三假设分别。四虚妄分别。五实义分别。若于境界取随味相名境界分别。执取境界所 生诸受。名领纳分别。若于自他取如是名如是类如是姓等种种世俗言说相。名假设分别。于诸境界取颠倒相。名虚 妄分别。于诸境界取无倒相。名实义分别。如是总名想蕴分别差别。

  复次云何行蕴差别。亦由五相。一由境界故。二由分位故。三由杂染故。四由清净故。五由造作故。由境界者 。谓于行蕴立六思身。由分位者。谓立生等不相应行由彼生等唯有分位所显现故。由杂染者。谓于杂染诸行建立烦 恼及随烦恼。由清净者。谓于清净诸行建立信等。由造作者。谓如前说五造作相为境随与等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四

  己二.识蕴差别

  庚一.安住、杂染、所依差别

  复次云何识蕴差别。此亦五种应知。一由安住故。二由杂染故。三由所依故。四由住故。五由异相故。云何安 住。谓习欲者欲界诸识执外色尘。名色安住。若清净天色界诸识执内名色。名俱安住。无色界识唯执内名。名名安 住。是名识安住差别。

  云何杂染差别。谓诸愚夫由二种门识被染污。一于现法中由受用境界门。二于后法中由生老等门。是名识杂染 差别。

  云何所依差别。谓六所依诸识随转。谓依眼等六处六识身转。如世间火依糠牛粪薪札等转。是名 识所依差别。

  庚二.住差别

  云何住差别。谓四识住。如经言。有四依取以为所缘令识安住。谓识随色住缘色为境。广说如经。乃至我终不 说此识往于东方乃至四维。然我唯说于现法中必离欲影寂灭寂静清凉清净。如是已显经中如来所说诸识住相。从此 以后我当宣说此相差别。谓此经中略显识住及因缘相。识住因缘二种边际。识住因缘二种寂止。

  当知此中若诸烦恼事。若属彼烦恼。说名依取。应知此二亦名所缘。所缘性故有所缘故。由彼贪爱为烦恼缘。 名趣所执事。由贪欲等四种身系。为发业缘名缘。所缘事彼二随眠所随逐故。名建立事。若诸异生补特伽罗。未得 厌离对治喜爱。由所润识能取能满当来内身。由此展转能取能满。不能弃舍诸异生性。以于内身能取能满故。于流 转中相续决定。是名为住。余住因缘如前应知。是名略说住及因缘相。有色界识有来有去。无色界识有死有生。又 此二住乃至寿尽。又复此二生长增益及广大义。如前应知。齐是名为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若复异此而施设者。 当知唯有文字差别非义差别。由所余义境界无故。若他正诘不知何答。亦由余义境界无故。或复有能于后自然如理 观察。便自迷闷谓我愚痴作如是说。

  若聪慧者于诸色爱乃至行爱所摄贪缠能永断离。于恼分所摄发业四身系缠亦能永断。所以者何。由在家众依贪 欲瞋恚二系。发起诸业摄受境界为因故。损害有情为因故。若出家众依弁禁取。此实执取二系发起诸业。以戒禁取 犹如贪欲求生天故。此实执取犹如瞋恚傍涅槃故当知四身系唯在意地分别所生故。从此以后由多修习胜对治故。复 能永断贪爱身系二种随眼。由此断故烦恼所缘色受等境亦不相续。以究竟离系故。由此所缘不相续故。有随眠识究 竟寂灭。于色受等诸识住中不复安住。由对治识永清净故。是名识住因缘寂止。又由当来因缘灭故。于内身分不取 不满。决定无有流转相续。是名住寂止。又复对治所摄净识名无所住。由彼因缘故名不生长。由善修习空解脱门故 。名无所为。由善修习无愿解脱门故。名为知足。由善修习无相解脱门故。名为安住。如是不生长故。乃至安住故 。名极解脱。又于行等都不执著我及我所。由此因缘色等坏时亦不恐怖。由此相貌显彼自体已得清净。又由彼识永 清净故。不待余因任运自然入于寂灭。此识相续究竟断故。于十方界不复流转。于命及死不希求故。名永离欲。又 所有受是识树影。彼于尔时不复有故。名永离影。诸有漏识于现法中毕竟灭尽故。名寂灭。诸无漏识随其次第有学 解脱。名为寂静。无学解脱。名曰清凉。余依永灭故。说清净。

  又复诸识自性非染。由世尊说一切心性本清净故。所以者何。非心自性毕竟不净能生过失。犹如贪等一切烦恼 亦不独为烦恼缘如色受等。所以者何。以必无有独于识性而起染爱如于色等。是故唯识不立识住。是名识蕴由住差 别。

  庚三.异相差别

  云何异相差别。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等如经广说。乃至不解脱心极解脱心。是名一门异相差别。复有 约界异相差别。谓欲界有四心。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有三心。除不善。无色界有三心。亦 除不善。无漏有二心。有学及无学。又欲界善心有二种。谓加行及生得。无覆无记心有四种异熟生心。威仪路心。 工巧处心。及变化心。此唯是生得。谓天龙药叉等然无修果心。于色界中无工巧处心。无色界亦尔。当佑善心如下 上亦尔。一切处有。又有约种异相差别。谓欲界有五心。一见苦所断心。二见集所断心。三见灭所断心。四见道所 断心。五修道所断心。如欲界有五心。如是色无色界各有五心井无漏心。总为十六。

  初异相心差别义。我当分别。一切有情略有三品。一未发趣定品。二虽已发趣未得定品。三已得定品。此复二 种。一不清净。二极清净。于初品中或时起染污心。由贪等缠绕彼心故。或时起善无记心。由贪等缠暂远离故。第 二品中或时饮心于内静息。或时失念于五妙欲其心驰散。或时极静息故。便为惛沈睡眠缠覆其心。或时为断彼故。 于净妙境安处其心。或时于彼不正安处心便掉举。若正安处便不掉举。由沈掉盖未断灭故。于彼二品俱不寂静。由 断灭故心得寂静。若由如理作意。已得根本静虑。名定心。若未得者名不定心。道究竟故。名善修心。断究竟故。 名极解脱心。与此相违。名不善修心及不解脱心。从定心已来当知是第三品。是名识蕴异相差别。

  戊四.次第

  复次云何诸蕴次第。谓说差别此复五种应知。一生起所作。二对治所作。三流转所作。四住所作。丕安立所作 。生起所作者。谓眼色为缘能生眼识。乃至意法为缘能生意识。此中先说蕴次说识蕴。此则是诸心所所依。由依彼 故受等心*所生故次。经言三和故触。触缘受等。是名诸蕴生起所作宣说次第。对治所作者。为欲对治四颠倒故说 四念住。谓于不净计净颠倒。于苦计乐颠倒。于无我计我颠倒。于无常计常颠倒。此中先说色蕴。次说受蕴。次说 识蕴。后说想行二蕴。是名对治所作宣说次第。流转所作者。根及境界为依止故。于现法中由二种蕴受用境界起诸 杂染。谓领纳境界及彩画境界。由一种蕴造作一切善不善业。于后法中起生老等一切杂染。一是所染故最后说。住 所入屠。由四识住及识次第而说。是名住所作。安立所作者。谓诸世间互相见已先了其色。是故先立色蕴。次由受 蕴知后进退或苦或乐。是故次立受蕴。次由想蕴知彼如是名如是类如是性等。是故次立想蕴。次由行蕴知彼如是愚 痴如是聪睿。是故次立行蕴后由识蕴安立内我。谓于诸蕴中安立所了有苦有乐。随起言说及愚智等。是名诸蕴安立 所作宣说次第。又复依止我众具事及我事故。应知诸蕴宣说次第。谓我依身于诸境界受用苦乐。于己于他随起言说 。谓如是名如是种类如是*性等。此之二种依法非法方得积集。如是应知我众具事。当知最后蕴是我 事

  戊五.摄

  复次色蕴摄几蕴几界几处几有支几处非处几根耶。如色蕴如是乃至识蕴。谓色蕴摄一蕴全。十界十处全。一界 一处少分。六有支少分。处非处少分。七根全。受蕴摄一蕴全。一界一处少分。一有支全。三有支少分。处非处少 分。五根全。三根少分。想蕴摄一蕴全。一界一处少分。三有支少分。处非处少分。不摄诸根。行蕴摄一蕴全。一 界一处少分。四有支全。五有支少分。处非处少分。六根全。三根少分。识蕴摄一蕴全。七界全。一处全。一有支 全。四有支少分。处非处少分。一根全。三根少分。如是有六种摄。所谓蕴摄乃厔根摄。由此相摄道理。展转相摄 如应当知

  复有余十种摄应当了知一者界摄。谓诸蕴等各自种子所摄。二者相摄。谓诸蕴等自相共相所摄。三种类摄。谓 诸蕴等遍自种类所摄。四分位摄。谓诸蕴等顺乐受等分位所摄。五不相离摄。谓诸蕴等由一一法及诸助伴摄一切蕴 等。六者时摄。谓诸蕴等过去未来现在各自相摄。七者方摄。谓诸蕴等在此方转或依此生即此方摄。八者全摄。谓 诸蕴等五等所摄。九少分摄。谓诸蕴等各各差别少分所摄。十胜义摄。谓诸蕴等真如相所摄如是诸蕴一切摄义总有 十六。如蕴乃至根亦尔。又由三法摄一切法。谓色蕴法界意处。

  戊六.依止

  复次依止几处色蕴转耶。依止几处名所摄四蕴转耶。谓依止六处色蕴转。一建立处。二覆藏处。三资具处。四 根处。五根住处。六有威德定所行处。依止七处名所挕四蕴转。一乐欲。二希望。三境界。四寻伺。五正知。六清 净方便。七清净。诸受用欲者。依止四处。住律仪者精进行者。依止一处。已得近分定者。依止一处。安住根本定 者。依止一处。如是七处略有四位应知。

  丁二.广显别义

  复次我当先说分别蕴一一别义。然后分别名四蕴义。

  戊一.色蕴

  云何分别色蕴。嗢南曰

  物极微生起安立与流业刹那独所行余相杂最后

  己一.物类

  庚一.显差别

  问色蕴中眼几物所摄。答若据相摄唯有一物。谓眼识所依清净色。若据不相离摄则有七物。谓即此眼及与身地 色香味触。若皆据界摄则有十物。即此七物界及水火风界。如眼耳鼻舌当知亦尔。此中差别者。谓耳耳识所依清净 色。鼻鼻识所依清净色。舌舌识所依清净色。余如前说。若身当除眼等四。何以故。由远离彼独可得故。此相者谓 身识所依清净色。

  若于外色香味触彼所行相中。除一切根余一如前应知。声及界不恒有故。当别说。若于是处有声。当知此处复 增其一。应知声界一切处增。复次色等所缘境界。如本地分已广分别。若触处中所说造色滑乃至勇。当知即于大种 分位假施设有。谓于大种清净性假立滑性。旒大种坚实性假立重性。于大种不清净不坚实性假立涩性及轻性。于大 种不清净慢缓性假立软性。由水与风和合生故假立有冷。由阙任持不平等故假立饥渴及弱力。由无所阙无不平等故 假立强力及饱。由不平等变异错乱不平等故假立病。由时分变异不平等故假立老。由命根变异不平等故假立死。由 血有过患不平等故假立痒。由恶饮食不平等故假立闷绝。由地与水各合生故假立黏。由往来劳倦不平等故假立疲沥 。若远离彼由平等故假立憩息。由除垢等离萎☆故假立勇锐。如是一切说诸大种媲有六位。谓净不净位。坚不坚位 。慢缓位。和合位。不平等位。平等位。如是六位复开为。八若八若六平等平等。

  庚二.总料简

  复次一切色乃至触。皆二识所识。谓自识所识及意识所识。或渐或顿。眼等五根一意识所识

  复次色界中无现香味然有彼界。何以故。此二皆是☆食摄故。甲无此二鼻舌二识亦无。此就现行 说非就界说。

  如是一切色蕴所摄色中。九种是实物有。触所摄中四大种是实物有。当知所余唯是假有。堕法处色亦有二种。 谓实有假有。若有威德定所行境犹如变化。彼果彼境及彼相应识等境色是实物有。若律仪色不律仪色 皆是假有。

  又定所行色若依此系定。即由此系大种所造。又此定色但是世间有漏无漏由定而生。非出世间由此定色有戏论 行定为因故。又非一切所有定心皆有能生此色功能。唯一类有如能起化。谓不思惟。但由先时作意所吊。离诸闇昧 极善清净明了现前。当知是定乃能生色。若定力励数数思惟。假胜解力而得见者。当知不能生起此。色又复此色虽 非出世定之所行。然由彼定增上力故有一能现。当知此事不可思议

  问欲色二界实物有色何差别耶。答色界诸色清净最胜能发光明。又极微细下地诸根所不行故又无有苦。依彼诸 色苦受不生故。欲界不尔。是名差别。

  庚三.总束六相

  复次色蕴略由六相应知。一自相。二共相。三能依所依相属相。四受用相。五业相。六微细相相者。谓地等以 坚等为相。眼等以各别清净色为相。共相者。谓一切色皆变碍相。能依所依相。属相者。大种为所依。造色是能依 。受用相者。为内色处有所受用增上力故。外色境界差别而生。或有色聚唯有坚生。或唯有湿或唯有☆。或唯有动 或各合生。为欲随顺内诸色处受用差别故。业相者。谓地等诸大种。以依持摄受成熟增长为相。复有余业后当广说 。

  微相者。谓极微相。复次微细性略有三种。一损灭微细性。二种类微细性。三心自在转微细性。损灭微细性者 。谓分析诸色至最细位。名曰极微。种类微细性者。谓风等色及中有色。心自在转微细性者。谓色无色色二界诸色 。如经说。有等心诸天。曾于人中如是如是资熏磨莹其心。随此修力住一毛端空量地处。展转更互不相妨碍。如是 等辈应当思惟观察色蕴物类差别。

  己二.极微

  问诸极微色由几种相建立应知。答略说由五种相。若广建立如本地分。何等为五。一由分别故。二由差别故。 三由独立故。四由助伴故。五由无分故。分别建立者。谓由分别觉慧分析诸色。至极边际立极微。非由体有。故极 微无生无灭。亦非色聚集极微成。差别建立者。略说极微有十五种。谓眼等根有五极微。色等境界亦五极微。地等 极微复有四种。法处所摄实物有色极微有一。独立建立者。谓事极微建立自相故。助伴建立者。谓聚极微。所以者 何。于一地等极微处。所有余极微同聚一处不相舍离。是故依此立聚极微。问何因缘故诸有对法同处一处不相舍离 。而不说名无对性耶。答随顺转故。由彼展转相随顺生不相妨碍。又由如是种类之业增上所感如是而生。何以故。 一切色聚一切色根共受用故。若异此者。一切中非有一切地等诸色不相舍离。若尔眼等诸识境界。便不遍满一切聚 中。如是应无遍满受用。是故当知定有诸色同一处所不相舍离。又有诸色。或于是处互相妨碍。或于是处不相妨碍 。如中有色等。而彼诸色非无对性。此中道理当知亦尔。无分建立极微者。谓非彼极微更有余分。非聚性故。诸聚 极微可有细分。若极微即唯此处。更无细分可以分析。

  问如是所说五相极微复有五眼。所谓肉眼。天眼。圣慧眼。法眼。佛眼。当言几眼用几极微为所行境。答当言 除肉眼天眼所余眼用一切极微为所行境。何以故。以彼天眼唯取聚色中表上下前后两边若明若闇。必不取极微处所 。由极微体以慧分析而建立故。问何故说极微无生无灭耶。由诸聚色最初生时全分而生。最后灭时不至极微位。中 间尽灭犹如水滴

  复由五相应知名不如理思议极微。谓于色聚中有诸极微自性而住。应知名初不如理思议极微。或谓极微有生有 灭。或谓极微与余极微或合或散。或谓众色于极微量积集而住。或谓极微能生别异众多色聚。应知名后不如正理思 议极微。故应方便以如理思思议极微。断此五种非理思议

  复次建立极微当知有五种胜利。谓由分*析一合色安立方便。于所缘境便能清净广大修习。是初胜利。又能渐 断萨迦耶见。是第二胜利。如能渐断萨迦耶见。如是亦能渐断憍慢。是第三胜利。又能渐伏诸烦恼缠。是第四胜利 。又能速疾除遣诸相。是第五胜利。如是等类应当如理思惟极微

  己三.生起

  复次略说色物生当知有五种。何等为五。一依止生。二种子生。三势引生。四摄受生。五损减生

  云何依止生。谓于所依大种处所。有余所造色生。故如是说由四大种造所造色是同一处摄持彼义。又若于此色 积聚中。有彼大种及所造色自相可得。当知此中即有彼法。若于此处彼法自相都不可得。当知此处无有彼法。是名 总建立有非有相。若有说言于此处所彼法自相虽不可得然必有者。今应问彼。此不可得与可得者。为物是等为不等 耶。若物等者。物既是等而不可得。不应道理。若不等者。为即此量说物不等。为据威势说不等耶。若即此量说不 等者。少分自相亦不可得。不应道理。若据威势说不等者。离彼自相有余威势不可得故。不应道理如是等类当知名 依止生

  云何种子生。谓所有色各从自种子所生如坚硬聚。或时遇缘便生流湿。流湿遇缘复生坚硬。不☆☆复生冷。不 动生动动生不动。如是好色恶色等差别应知。由如是等虽无自相然有其界。从彼彼聚彼彼色法差别而生。如是等类 当知名种子生

  云何势引生。谓内色根增上力故。外分差别相续而生。谓器世界等。又由先业势所引故。内诸色毅差别而生。 又复诸天或现前欲或不现前欲。及北拘庐洲所有资具。当知多分势引而生差别而转。人中相续生者唯有器世界。如 是等类当知名势引生

  云何摄受生。谓遇彼彼摄受缘故。彼彼色法展转增益胜上而生。犹如水等润萌茅等。如是等类名摄受生。与此 相违应知名损减生

  复次诸聚色生时。如种种物石磨为末以水和合团杂而生。非如苣☆麦豆等聚。何以故。随彼生因增上力故。如 是而生为有用故

  问若一怍行皆自种子所生。何因缘故说诸大种造所造色。答由彼变异而变异故。彼所建立及任持故。由三因缘 大种变异令所造色变异而转。一士夫用故。二业所作故。三由胜定故。士夫用者。谓由地大所打触故。器差别故。 田差别故。令所造色变异可得。或由水所润等火所熟等风所燥等。令所造色变异可得。当知是名由彼大种士夫用故 令所造色变异而生。业所作者。随业势力先大种生。后随彼力色变异生。是名业所作故。由胜定者。胜定力故先起 大种。然后造色变异而生。当知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