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

  甲十.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

  如是已说修所成地。云何声闻地?一切声闻地总嗢托南曰:

  若略说此地,姓等数取趣,如应而安厉,世间出世间。

  此地略有三,谓种姓趣入,即出离想地,世说为声闻。

  乙一.种性地

  云何种姓地?谓总嗢托南曰:

  若略说一切,种姓地应知,谓自性安立,诸相数取趣。

  谓若种姓自性。若种姓安立。若住种姓者所有诸相。若住种姓补特伽罗。如世一切总略为一名种 姓地。

  丙一.种性自性

  云何种姓?谓住种姓补特伽罗。有种子法由现有故,安住种姓补特伽罗。若遇胜缘毕有堪任,便有势力,瑜其 涅槃能得能证。问:此种姓名有何差别?答:或名种子,或名为界,或名为性。是名差别。问:今此种姓以何为体 ?答:附在所依有如是相。六处所摄。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于此立有差别之名。所谓种姓种子界性。是名 种姓。

  丙二.种性安立

  丁一.正辨相

  云何种姓安立?谓应问言:今此种性为当言细为当言粗?应答言:细。何以故?由此[396a]种子未能与果未习成果,故名为细。若已与果已习成果。尔时种性若果若种俱说名粗。

  问:如是种姓当言堕一相续堕多相续?答:当言堕一相续。所以者何?若法异相俱有而转。见彼各别种种相续 种种流转。如是种子非于六处有别异相。即于如是种类分位六处殊胜。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有如是想及以 言说。谓为种姓种子界性。是故当言堕一相续。

  丁二.广众缘

  戊一.四因缘故不般涅槃

  问:若住种姓补特伽罗有涅槃法。此住种姓有涅槃法补特伽罗。何因缘故有涅槃法,而前际来长时流转不般涅 槃?答:四因缘故不般涅槃。何等为四?一生无暇故。二放逸过故。三邪解行故。四有障过故。云何生无暇?谓如 有一生于边国及于达须蔑戾车中,四众贤良正至善士皆往游涉是名生无暇。云何放逸过?谓如有一虽生中国或非达 须非蔑戾车中,四众贤良正至善士皆往游涉,而生贵家财宝具足。于诸妙欲耽著受用。不见过患,不知出离。是名 放逸过。云何邪解行?谓如有一虽生中国,乃至广说而有外道种种恶见。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施与广说乃至 我自了知无诸后有。复由如是外道见故。不值诸佛出现世间,无诸善友说正法者,是名邪解行。云何有障过?谓如 有一虽生中国,广说亦值诸佛出现于世。遇诸善友说正法者,而性愚钝顽騃无知。又复瘖哑以手代言。无力能了善 说恶说所有法义。或复燥作诸无间业。或复[396b]长时起诸烦恼。是名有障过。如世名为四种瘖缘。由此因缘故虽有般涅槃法而不般涅槃。彼若值遇诸佛出世听闻正 法,获得随顺教授教诫,无彼因缘。尔时方能善根成熟,渐次乃至得般涅槃。无涅槃法补特伽罗住决定聚。彼若遇 缘彼若不遇缘,遍一切种毕净不能得般涅槃。

  戊二.涅槃法缘

  问:何等名为涅槃法缘,而言阙故无故不会遇故不般涅槃?达:有二种缘。何等为二?一胜。二劣。云何胜缘 ?谓正法增上他音,及内如理作意。云何劣缘?谓此劣缘乃有多种。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遇,若正出家 ,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勒远离,若清净诸盖,若依 三摩地。

  己一.十二缘

  庚一.自圆满

  云何自圆满?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云何名为善得人身?谓如有一生人同 分,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如是名为善得人身。云何生于圣处?谓如有一生于中国广说如前。乃至善士皆 往游涉。如是名为生于圣处。云何诸根无缺?谓如有一性不愚钝,亦不顽騃。又不瘖哑。乃至广说支节无减。彼由 如是支节无缺耳无缺等,能愚上品精勤修集。如是名为诸根无缺。云何胜处净信?谓如有一于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 奈耶得净信心。如是名为胜处净信。言胜处者。谓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能生世间一切白净法故。此中所起前 行增上诸清净[396c]信。名为胜处净信。能除一切所有烦恼垢秽浊故。云何离诸业障?谓能远离五无间业。所谓于彼害父害母害阿罗汉 破和合僧于如来所恶心出血。随一所有无间业障,于现法诸不作不行。如是名为离诸业障。若有于此五无间业造作 增长,于现法中竟不能转得般涅槃生起圣道。故约彼说离诸业障。唯由如是五种支分自体圆满。是故说此名自圆满 。

  庚二.他圆满

  云何他圆满?谓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随转,他所哀愍。云何名为诸佛出世?谓如有一普于一 切诸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修习多千难行苦行,经三大劫阿僧企耶,积集广大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获得最后 上妙之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断除五盖,于四念住善住其心,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名为 诸佛出世。过趣谓来现在诸佛,皆由如是名为出世。

  云何名为说正法教?谓即如世诸佛世尊出现于世,哀愍一切诸声闻故。依四圣谛宣说真实苦集灭道无量法教。 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议论如是名为说正法教。诸佛世尊及圣弟子,一 切正士皆乘此法而得出离,然后为他宣说称赞。是故说此名为正法宣说。此故名为正法教。

  云何名为法教久住?谓说正法已转法轮已。乃至世尊寿量久住及涅槃后经尔所时,正行未灭正法未隐。如是名 为法教久住。如是久住当之说彼[397a]胜义正法座证道理。

  云何名为法住随转?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如是名为 法住随转。

  云何名为他所哀愍?他谓施主,彼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具。所谓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寎缘医药 。如是名为他所哀愍。

  庚三.善法欲

  云何善法欲?谓如有一或从佛所或弟子所,闻证法已或得净信,得净信已应如是学,在家烦扰若居尘宇。出家 闲旷犹处虚空。是故我今应舍一切妻子眷属财榖珍宝,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于非家,既出家已勤修正行 令得圆满,于善法中生如是欲。名善法欲。

  庚四.正出家

  云何正出家?谓即由此胜善法欲增上力故。白四羯摩受具足戒,或受劳策所学尸罗。是名正出家 。

  庚五.戒律仪

  云何戒律仪?谓彼如是正出家已,安住具戒坚牢防护,别解律仪轨则所行皆得圆满。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 一切所有学处,是名戒律仪。

  庚六.根律仪

  云何根律仪?谓即依此尸罗律仪,守护正念修常委念。已念防心行平等位。眼见色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 是处由不修习眼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忧恶不善法,故即于彼修律仪行访护眼根,依于眼根修律仪行。 如是行者。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意根律仪防护而 住其心,漏泄所有贪忧恶不善法,故即于彼修律仪行防护意根,依[397b]于意根修律仪行。是名根律仪。

  庚七.于食之量

  云何于食知量?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然 食所食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利乐无罪安饮而住。如是名为 于食知量。

  庚八.觉寤瑜伽

  云何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谓彼如是食知量已,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 夜分经行宴坐二种威仪,过此分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于夜后分 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如是名为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

  庚九.正知而住

  云何正知而住?谓彼如是尝勤修习觉寤瑜伽已。若住若来正知而住。若睹若瞻正知而住。若曲若伸正知而住。 持僧伽胝及以衣钵正知而住如是名为正知而住。若食若饮若啖若尝正知而住。若行若住若坐若卧正知而住。于觉寤 时正知而住。若语若默正知而住。如解劳睡时正知而住。如是名为正知而住。

  庚十.乐远离

  云何乐远离?谓由如是所修善法,无倒修志初业地已。远离一切卧具贪著,住阿练若,树下空室,山谷峰穴, 草藉迥露,冢间林籔,虚旷平野,边际卧具。是名乐远离。

  庚十一.清净诸盖

  云何清净诸盖?谓彼如是住阿练若﹔或复树下或空室等,于五种盖净修其心。所味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 及以疑盖。从彼诸盖净修心[397c]已。心离诸盖安住贤善胜三摩地。如是名为清净诸盖。

  庚十二.依三摩地

  云何依三摩地?谓彼如室断五盖已,遍能远离心随烦恼,远离诸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 足安住。寻伺寂静于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安住。远离喜贪,安住舍念,及以正知身 领受乐。圣所宣说舍念具足安乐而住。第三静虑具足安住。究竟断乐,先断于苦,喜忧俱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 第四静虑具足安住。如是名为依三摩地。

  己二.明渐次

  彼由如是渐次修行,后后转胜转增转上修集诸缘,初自圆满依三摩地以为最后,得如是心清净鲜白,无诸瑕秽 ,离随烦恼,质直堪能安住无动。若复获得依四圣谛为令遍知永断作证,修习他音教授教诫,遍有如是堪能势力, 发生如理所引作意,及彼为先所有正见。由此遍能于四圣谛入真现观,圆满解脱,于无余依般涅槃界 而般涅槃。

  当知此中始从正见圆满解脱,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种性真实修集。从自圆满,乃至最后依三摩地 。当知是名修集劣缘,若依四谛法教增上所有教授教诫他音。若如正理所引作意,当知是名修集胜缘,如是名为种 性安立。

  丙三.住不住种性者所有诸相

  云何性种性者所有诸相?谓语一切无涅槃法补特伽罗诸相相违。当知即名安住种性补特伽罗所有诸相。问:何 等名为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所有诸相成就彼故应知说名无涅槃法补特伽罗?答:无涅槃法补特[398a]伽罗有众多相。我今当说彼相少分。

  谓彼最初不住种性无涅槃法补特伽罗,阿赖耶爱遍一切种,皆悉随转附属所依,成无量法不可倾拔,久远随逐 毕竟坚固依附相续,一切诸佛所不能救。是名第一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彼听闻以无量门呵毁生死众多过失。又复听闻以无量门称赞涅槃众多 功德。而于生死不见少分戏论过失,不见少分所有过患。亦复不能少分厌离。如是见厌于过去世不能已生,于未来 世不能当生,于现在世不能正生。又于爱尽寂灭涅槃,不见少分下劣功德,不见少分所有胜利,亦复不能少分欣乐 ,如是见乐于过去世不能已生,于未来世不能当生,于现在世不能正生。是名第二不住种性补特伽罗 无种姓相。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彼本性成就上品无惭无愧。由是因缘无有厌恶心无怯畏,由是因缘以 欢喜心现行众恶,由是因缘未尝追悔唯观现法。由是因缘自身财宝衰退过患。是名第三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 。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一切种圆满分明称当道理,美妙殊胜亦可解了,或依苦谛,或依集谛 ,或依灭谛,或依道谛。宣说开示正法教时,不能获得微小发心微小信解,旷能获得身毛为竖悲泣堕泪,如是亦依 过去未来现在世别。是名第四不住种性补[398b]特伽罗无种姓相。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彼或时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暂得出家,或为国王所逼破故,或为狂贼所 逼破故,或为债主所逼破故,或为怖畏所逼破故,或不活畏所逼破故,非为自调伏,非为自寂静,非为自涅槃,非 为沙门性,非为婆罗门性而求出家。既出家已乐与在家及出家众共諠杂住,或发邪愿修诸梵行。谓求生天或余天处 ,或乐退舍所学禁戒或犯尸罗,内怀朽败外现真实。如水所生杂秽蜗牛螺音狗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非行梵行 自称梵行。如是亦依过去未来现在世别。当知如是不住种姓补特伽螺贾相出家,非不乐学补特伽螺名真出家,授具 足戒成苾刍性。由此异门由此意趣义显于彼,本非出家,唯有任持出家相状堕出家数。是名第五不住种性补特伽罗 无种姓相。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谓彼少有所作善业,或由于身或语或意,一切皆为希求诸有,或求当来 殊胜后有,或求财宝,或求殊胜所有财宝。是名第六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如是等类有众多相,成就彼故堕 在不般涅槃法数。

  丙四.安住种性补特伽罗

  丁一.徵列二十三入

  云何安住种性补特伽罗?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或有唯住种姓而未趣入亦未出离,或有安住种性亦已趣入而未出 离,或有安住种性亦已趣入及已出离,或有软根或有中根或有利根。或有贪行或有瞋行[398c]或有痴行。或生无瑕,或生有瑕,或有纵逸,或无纵逸,或有邪行,或无邪行,或有障碍,或无障碍,或远或近或 未成熟或已成熟,或未清净或已清净。

  丁二.徵释

  戊一.趣入出离

  云何名为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唯住种姓而未趣入亦未出离?谓如有一补特伽罗成就出世圣法种子,而未获得亲近 善知士听闻正法,未于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获得正信,未受持净戒,未摄受多闻,未增长慧舍,未调柔诸见。如 是名为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唯住种姓而未趣入亦未出离。

  云何名为安住种性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谓前所所有黑品相违白品。当知即名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补特伽 罗而差别者。谓犹未得所有圣道及圣道果烦恼离系。

  云何安住种性亦已趣入及已出离补特伽罗?谓如前说。而差别者。已得圣道及圣道果烦恼离系。

  戊二.软中利根

  云何软根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极迟运转微劣运转。或闻所成。或思所成 。或修所成。作意相应。谓或信根或精进根或复念根或复定根或复慧根。无有堪能无有势力通达法义速证真实。是 名软根补特伽罗。

  云何中根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少迟运转。一切如前应当广说。是名中根 补特伽罗。

  云何利根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不迟运转与不微劣运转。或闻所成。或思 所成。或修所成。作意相应。谓或信根或精[399a]进根或复念根或复定根或复慧根。有所堪能有大势力通达法义速证真实。是名利根补特伽罗。

  戊三.贪瞋痴行

  云何贪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可爱事可染著事所缘境界,有猛利贪有长时贪。是贪行名补特伽罗。 云何瞋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可憎事可瞋恚事是名瞋行补特伽罗。云何痴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 罗于可爱事可染著事所缘境界,有猛利痴有长时痴。是名痴行补特伽罗。若生无瑕,若有纵逸,若有邪行,若有障 碍补特伽罗。如是一切如前应知,与此相违,应知即是生于有瑕。无有纵逸,无有邪行,无有障碍补 特伽罗。

  戊四.远近

  云何名远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由时远故去涅槃远。或有复由加行远故,说名为远。云何名为由时远 故去涅槃远?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经多百生或多千生多百千生,然后方能值遇胜缘得般涅槃。彼于涅槃未能发起胜 加行故。由加行远说名为远。不由时远。如是二种总略为一。说名为远补特伽罗。

  云何名近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由时近故去涅槃远。或有复由加行近故,说名为近。云何名为由时近 故去涅槃近?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住最后生。住最后有。住最后身。即于此身当得涅槃。或即由此刹 那无间。于[399b]烦恼断当得作证。如是名为由时近故去涅槃近。云何名为由加行近说名为近?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安住种姓亦已趣入 。如是二种总略为一。说名为远补特伽罗。

  戊五.未成熟已成熟

  云何未成熟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未能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去入正性离生。是名 未成熟补特伽罗。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去入正 性离生。是名已成熟补特伽罗。

  戊六.未清净已清净

  云何未清净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未生圣道,于圣道果烦恼离系未能作证。是名未清净补特伽罗。云 何已清净补特伽罗?谓与上相违应知其相。

  如是名为安住补特伽罗所有差别。为度彼故诸佛世尊出现于世。谓若未去入令其去入,若未成熟令其成熟,若 未清净令其清净,,转正法轮制立学处。

  乙二.趣入地

  如是已说种姓地。云何趣入地?嗢拖南曰:

  若略说一切,趣入地应知,谓自性安立,诸相数取趣。

  谓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趣入者所有诸相。若已趣入补特伽罗。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趣 入地。

  丙一.趣入自性

  云何趣入自性?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本性成就涅槃种子。若于尔时有佛出世,生于中国不生达须蔑戾车中, 乃至广说。初得见佛及佛弟子,往诣承事从彼闻法得初正信,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从是已后, 由此法受由此因缘,身灭坏已度此生已,获得六处异熟所摄殊胜诸根,能作长时转胜正信,生起依止亦能与彼受持 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转上转胜转复为妙为所依止复由如是转上转胜转复为妙信等诸法,更得其余殊 胜异熟。由此异熟复得其余随顺出世转胜善法,如是展转互为依因,互与势力,于后后生转转胜进,乃至获得最后 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趣入。何以故?若道若路若正行迹,能得涅槃,能趣涅槃。彼 于尔时能升能入能正行履,渐次趣向至极究竟。是故说此名已趣入。如是名为趣入自姓。

  丙二.趣入安立

  云何建立趣入?谓或有种姓,或有趣入,或有将成熟,或有已成熟,或有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或有亦趣 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或有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或有非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丁一.释八门

  云何有种姓?谓如前说。云何有趣入?谓住种姓补特伽罗,最出获得昔所未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 有正信,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是名趣入。云何将成熟?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除所获得 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从趣入后,于后后生修集诸根转上转胜转复微妙。是名将成熟 。云[400a]何已成熟?谓所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已成熟。云何趣入唯趣入非将成熟非 已成熟?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未从此后复经一生。是名趣入唯趣入 非将成熟非已成熟。云何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 诸见,从此已后复经一生或二或多,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说。是名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 成熟。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复已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 前说。是名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云何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谓即如是有涅槃法补特伽罗。唯住种姓而 未趣入。是名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补特伽罗然有堪能定当趣入当得成熟。复有一类补特伽罗。定无堪能当得 趣入当得成熟。谓离种姓无涅槃法补特伽罗。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无种姓故。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及当成熟。何旷当能 得般涅槃。

  丁二.摄八门为六种成就

  当知此中如是一切补特伽罗。一有堪能补特伽罗。二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三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四成 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五究竟方便补特伽罗。六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戊一.六位徵释

  云何堪能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而未获得最初于佛[400b]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是名堪能补特伽罗。云何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 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是名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云何成 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 从是已后或经一生或二或多,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成就中品善根补特 伽罗。云何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谓即如是展转胜进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 入正性离生,是名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云何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谓已获得最后有身补特伽罗。为尽诸漏听 闻正法,获得无倒教授教诫、正修加行而未能得遍一切种诸漏永尽,未到究竟。如是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云何 已到究竟补特伽罗?谓即如是补特伽罗。为尽诸漏听闻正法,获得无倒教授教诫、如是如是正修加行。已能获得遍 一切种诸漏永尽所作已办,究竟获得第一清凉。如是名为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戊二.六位乘前起后

  当知此中堪能种类补特伽罗。即以种性为依为住。便能获得下品善根。及能趣入,既趣入已下品善根为依为住 。复能获得中品善根,以此善根而自成熟。彼于如是自成熟时中品善根为依[400c]为住。复能获得上品善根,已得成熟。彼由如是上品善根修集为因所得自体。复能修集转胜资粮。由是触证心一境 性,复能趣入正性离生,证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而未能证最胜第一阿罗汉果。如是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 若已证得一切烦恼皆悉永断阿罗汉果。尔时名为已到究竟补特伽罗。此则显示由初中后一切声闻所修正行,所立六 种补特伽罗。由有种姓声闻正行,显示最初补特伽罗。由到究竟声闻正行,显示最后补特伽罗。由余声闻所修正行 ,显示中间补特伽罗。

  丁三.趣入迟速

  问:已得趣入补特伽罗。为有定量一切时等得般涅槃,为无定量一切时分而不齐等得般涅槃?答:无有定量, 亦非一切时时分齐等得般涅槃,然随所应如所遇缘有差别故般涅槃,当知此中或有一类极经久远。或有一类非极久 远。或有一类最极速疾得般涅槃,谓住种姓补特伽罗最极速疾得般涅槃者。要经三生。第一生中最初趣入。第二生 中修令成熟。第三生中修成熟已。或即此身得般涅槃。或若不得般涅槃者苾入学位,方可夭没极经七有得般涅槃。 如是名为趣入安立。

  丙三.已趣入者所有诸相

  丁一.已趣入者八项

  云何名为已趣入者所有诸相?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才已趣入设转余生,于自大师及善说法毗奈耶中,虽复妄念 。若遇世间现有恶说法毗奈耶及有善说法毗奈耶。虽久听闻已无量门赞美恶说法毗奈耶有胜功德而不信解爱乐修行 ,亦不于彼而求[401a]出家。设暂出家才得趣入。寻复速疾弃舍退还。为性于彼不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酽酢。或如爱乐受妙欲者置淤泥 中,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若暂听闻赞美恶说法毗奈耶少分功德。或全未闻。虽暂少闻或全未闻。而能速疾 信解趣入爱乐修行或求出家。既出家已毕趣入终无退转,为性于彼不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上蜜。或如爱乐受妙欲 者置胜欲中,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是名第一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谓虽未得能往一切恶趣无瑕。烦恼离系而能不生恶趣无瑕。世尊依此已 得趣入补特伽罗,蜜意说言。若有世间上品正见,虽历千生不堕恶趣。彼若已入上品善根渐向成熟。尔时便能不生 无瑕及余恶趣。是名第二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谓暂闻佛或法或僧胜功德已,便能随念清净信心,引发广大离善法,数 数缘练净心,身遂毛竖悲泣雨泪,是名第三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谓性成就猛利惭愧,于所现行诸有罪处,深生羞耻,是名第四已得趣入 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谓于受持读诵请问思惟观行求善法中,有深欲乐,猛利欲乐,是名第五 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401b]罗已趣入相。谓于一切无罪事业,修集一切善品加行,正方便中能善修集,坚固发起长时发起决定发起,是名第六 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谓彼为性尘垢微薄烦恼羸劣,虽起诸缠而不长时相持久住,无谄无诳能 制憍慢我我所执,好取功德憎背过失,是名第七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谓能善巧藏护其心,于诸广大所应正处不自轻蔑,不自安处,无利能中 ,其所信解憎多猛盛,是名第八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如是等类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当知无量。我 于是中已说少分。

  丁二.已趣入者三品

  如是诸相若有安住下品善根而趣入者。当知下品名有间隙。未能无间,未善清净。若有安住中品善根而趣入者 。当知中品。若有安住上品善根而趣入者。当知上品。无有间隙已能无间已善清净。

  丁三.总结入者诸项

  如是名为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成就如是趣入相者。当知堕在已趣入数,应知如是安住种姓。已得趣入 补特伽罗所有众多吉祥士相。唯佛世尊及到第一究竟弟子,以善清净胜妙智见现见现证,随其种姓随所趣入如应救 济。

  丙四.已得趣入补特伽罗

  云何名为已得趣入补特伽罗?谓或有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唯以趣入未将成熟未以成熟未得出离。或有亦已趣入 亦已成[401c]熟未得出离。随欲而行。如是差别应知如前以办其相。

  复有所余。如种姓地说软根等补特伽罗所有差别。今于此中如其所应亦当了知所有差别。如是所说若趣入自性 。若趣入安立。若已趣入者所有诸相。若已趣入补特伽罗。一切总说名趣入地。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

  乙三.出离地

  如是已说趣入地。云何出离地?嗢托南曰:

  若世间离欲,如是出世间,及此二资粮,是名出离地。

  谓若由世间道而趣离欲,若由出世道而趣离欲,若此二道所有资粮,总略为一,名出离地。

  丙一.由世间道而趣离欲

  云何名为由世间道而趣离欲,谓如有一于下欲界观为粗相,于初静虑离生喜乐,若定若生,观为静相。彼由多 住如是观时,便于欲界而得离欲,亦能证入最初静虑。如是复于初静虑上,渐次如应一切下地,观为粗相,一切上 地观为静相,彼由多住如是观时,便于乃至无所有处而得离欲,亦能证入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名为由世间道而 趣离欲,除此更无[402a]若过若增。

  丙二.由出世间道而趣离欲

  云何名为由出世道而趣离欲,谓如有一亲近善士,于圣法中已成聪慧,于圣法中已得调顺,于苦圣谛如实知苦 ,于集圣谛如实知集,于灭圣谛如实知灭,于道圣谛如实知道,既得成就有学智见,从此已后渐修圣道,遍于三界 见修所断一切法中,自能离系自得解脱,如是便能超过三界,如是名为由出世道而趣离欲。

  丙三.二道资粮(十四门分十一颂)

  云何名为二道资粮?嗢托南曰:

  自他圆满善法欲,戒根律仪食知量,

  觉寤正知住善友,闻思无障舍庄严。

  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正 知而住,若善友性,若闻正法,若思正法,若无障碍,若修惠舍,若沙门庄严,如是等法是名世间及出世间诸离欲 道趣向资粮。

  丁一.初三门前种性地劣缘中已说

  当知此中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此三如前修集种子诸劣缘中已辨其相。

  丁二.第四门戒律仪

  云何戒律仪,嗢托南曰:

  戒律仪当知,辩三亏满十,六异门三净,胜功德十种。

  戊一.辨三

  己一.广辨六种

  戒律仪者。谓如有一安住具戒,广说乃至受学学处。

  云何名为安住具戒?谓于所受学所有学处,不亏身业、不亏语业,无缺无穿,如是名为安住具戒 。

  云何名为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谓能守护七众所受别解脱律仪。即此律仪众差别故成多律仪。今此义中唯依苾 刍律仪处,说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

  云何名为轨则圆满?谓如有一或于威仪路,或于所作事,或于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 ,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为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如有一于所应行于如所行 ,即于此中如是而行,由是行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 。如于所行,于其所住、所坐、所卧当知亦尔。如是名为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 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为于所作事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如有一于其所作,若衣服事 ,若便利事,若用水事,若杨枝事,若入聚落行乞食事,若受用事,若荡事,若安置事,若洗足事,若为敷设卧具 等事。即此略说,衣事事,复有所余如是等类诸所应作,名所作事。如其所应于所应作,于如所作,即于此中如是 而作,由是作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如是名为于 所作事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为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于种种善品加行, 若于正法受持读诵,若于尊长修和敬业参觐承事,若于病者起慈悲心殷重供侍,若于如法宣白加行,住慈悲心展转 与欲。若于正法请问听受翘勤无堕,于诸有智同梵行者,尽其身力而修敬事,于他善品常勤赞励,常乐为他宣说正 法,入于静室结跏趺坐系念思惟,如是等类诸余无量所修善法,皆说名为善品加行。彼于如是随所宣说善品加行, 如其所应于所应作于如所作,即于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 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如是名为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 奈耶。若于如是所说行相轨则差别悉皆足,应知说名轨则圆满。

  云何名为所行圆满?谓诸苾刍略有五种非所行处,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酤酒家,四国王家,五 旃荼罗羯耻那家。若于如是如来所制非所行处能善远离,于余无罪所有行处知时而行,如是名为所行 圆满。

  云何名为于微小罪见大怖畏?谓于诸小随小学处,若有所犯可令还,名微小罪。于诸学处现行毁犯,说名为罪 。既毁犯已少用功力而得还净,说名微小。由是因缘名微小罪。云何于中见大怖畏?谓作是观:勿我于此毁犯因缘 ,无复堪能得所未得,触所未触,证所未证;勿我由此近诸恶趣往诸恶趣;或当自责,或为大师诸天、有智同梵行 者以法呵责。勿我由此遍诸方维恶名、恶称、恶声、恶颂,遐迩流布。彼于如是现法当来毁犯,因生诸非爱果见大 怖畏,由因是因缘于小随小所有学处,命难因缘亦不故犯。或时或处失念而犯,寻便速疾如法发露令得还净,如是 名为于微小罪见大怖畏。

  云何名为受学学处?谓于先受别解脱戒白四羯磨,受具戒时,从戒师所,得闻少分学处体性;复从亲教轨范师 处,得闻所余别解脱经,总略宣说过于二百五十学处,皆自誓言一切当学;复从所余言议者、同言议者、常交往者 、有亲爱者闻所学处;复于半月常所宣说别解脱经,闻所学处一切自誓皆当修学,以于一切所应学处皆受学故,说 名获得别解律仪。从此以后于诸学处,若已善巧便能无犯,设有所犯寻如法悔;若诸学处未得善巧,未能晓悟,由 先自誓愿受持故,得于今时求受善巧,欲求晓悟,于如前说诸所学处,从亲教师或轨范师如先请问。既得善巧及晓 悟已,随所教诲无增无减,复能受学。又于尊重及等尊重所说学处,若文若义能无倒受,如是名为受 学学处。

  己二.略摄三种

  如是广辨戒律仪已。云何应知此中略义?

  谓于是中世尊显示戒蕴略义有三种相:一者无失坏相,二者自性相,三者自性功德相。此复云何?谓若说言安 住具戒,由此显示尸罗律仪无失坏相;若复说言能善守护别解律仪,由此显示尸罗律仪自性相;若复说言轨则、所 行皆悉圆满,由此显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他增上自性功德相。所以者何?由他观见如是轨则、所行圆满,未信者 信,信者增长,由是发生清净信处,心无厌恶,言不讥毁,若异于此,具足尸罗轨则、所行皆圆满者,观他增上所 有功德胜利应无,与此相违过失应有。若复说言于微小罪大怖畏、受学学处,由此显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自增上 自性功德相。所以者何?虽由如是轨则、所行皆悉圆满,获得如前观他增上功德胜利,然由毁犯净戒因缘当生恶趣 ,或无复堪能得所未得,如前广说。若能于彼微小罪中见大怖畏,于先所受上品学处能正修学,由是因缘身坏已后 当生善趣,亦有堪能得所未得,如前广说。由是因缘说此名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自增上功德胜利 。

  复有异门。谓佛世尊此中略显三种戒性:一、受持戒性,二、出离戒性,三、修习戒性。谓若说言安住具戒, 由此显示受持戒性。若复说言能善守护别解律仪,由此显示出离戒性。所以者何?别解律仪所摄净戒,当知说名戒 学,即依如是增上戒学,修增上心、增上慧学,由此能得一切苦尽,究竟出离。如是出离用增上戒以为前行所依止 处,是故说此别解律仪名出离戒性。若复说言轨则所行皆悉圆满、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由此显示修习戒 性。所以者何?若由如是所说诸相别解律仪修习净戒,名善修习、极善修习。如是一种尸罗律仪现前宣说,当知六 种。

  戊二.亏满十因缘

  又即如是。尸罗律仪由十因缘当知亏损。即此相违十因缘故当知圆满。云何十种亏损因缘?一者最初恶受尸罗 律仪,二者太极沈下,三者太极浮散,四者放逸懈怠所摄,五者发起邪愿,六者轨则亏损所摄,七者净命亏损所摄 ,八者堕在二边,九者不能出离,十者所受失坏。

  云何名为最初恶受尸罗律仪?谓如有一王所逼迫而求出家,或为狂贼之所逼迫,或为债主之所逼迫,或为怖畏 之所逼迫,或不活畏之所逼迫而求出家。不为沙门性,不为婆罗门性,不为自调伏,不为自寂静而求出家。如是名 为最初恶受尸罗律仪。

  云何名为太极沈下?谓如有一性无羞耻恶作羸劣,为性慢缓于诸学处所作缓慢,如是名为太极沈 下。

  云何名为太极浮散?谓如有一坚执恶取,非处恶作,于不应作诸恶作中浪作恶作非处,于他起轻蔑心或恼害心 ,于其非处强生晓悟,如是名为太极浮散。

  云何放逸懈怠所摄?谓如有一由过去世毁犯所犯,于此毁犯由失念故,一类不能如法还净。如由过去、由未来 世、由现在世当知亦尔。谓毁犯所犯,于此毁犯由失念故,一类不能如法还净。又非先时于所毁犯发起猛利无犯乐 欲,谓我定当如如所行如如所住,如是如是行于所行,如是如是住于所住,于所毁犯终不毁犯。由是因缘随所行住 ,如是如是毁犯所犯,由此成就前际俱行、后际俱行、中际俱行,先时所作及俱随行所有放逸。又自执取睡眠为乐 协卧为乐,性不翘勤,为性懒惰,不具起发。于诸有智同梵行者,不能时时觐问供事,是名放逸懈怠 所摄。

  云何名为发起邪愿?谓如有一依止邪愿修行梵行,言我所有若戒若禁,若常精勤,若修梵行,当得生天或余天 处,或复爱乐利养恭敬而修梵行。谓因此故,从他希求利养恭敬,即于如是利养恭敬深生染著,如是名为发起邪愿 。

  云何轨则亏损所摄?谓如有一于威仪路,或所作事,或诸善品加行处所所有轨则,不顺世间,违越世间,不顺 毗奈耶,违越毗奈耶,如前广说。是名轨则亏损所摄。

  云何净命亏损所摄?谓如有一为性大欲不知喜足,难养难满,常以非法追求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诸 资具,不以正法。又为贪求种种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资具因缘,方便显己有胜功德,矫诈构集非常威仪 ,为诳他故,恒常诈现诸根无掉、诸根无、诸根寂静。由是令他谓其有德,当有所施、当有所作,所谓承事供给衣 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诸资具。又多凶悖强口矫傲,修饰其名,执恃种姓,或求多闻,或住持法,为利养故 亦复为他宣说正法,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自宣说己实有德,或少增益,或于他前,方便现相,为求衣服,或求 随一沙门资具,或为求多,或求精妙。虽无匮乏,而现被服,故蔽衣裳,为令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知其衣服 有所匮乏。殷重承事,给施众多上妙衣服,如为衣服,为余随一沙门资生众具亦尔。或于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 所,如其所欲不得称遂,或彼财物有所阙乏,求不得时即便强逼,研磨(粗)语而苦求索。或彼财物无所阙乏,得 下劣时便对施主现前毁弃所得财物,如是告言,咄哉男子,某善男子、某善女人,方汝族姓及以财宝,极为下劣又 极贫匮,而能惠施如是如是多妙悦意,资产众具。汝望于彼族姓尊贵财宝丰饶,何为但施如少劣非悦意物?彼由如 是或依矫诈或邪妄语,或现假相或苦研逼,或利求利种种状相,而从他所非法希求所有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 药,诸资生具,非以正法而有所求,由非法故,说名邪命。如是名为尸罗净命亏损所摄。

  云何名为堕在二边?谓如有一耽著受用极乐行边,从他所得,或法非法,所有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 及诸资具,爱玩受用,不观过患,不知出离,是名一边。复有一类好求受用自苦行边,以无量门而自煎迫,受极苦 楚。谓依棘刺,或依灰坌,或依木杵,或依木板;或狐蹲住,或狐蹲坐,修断瑜伽;或复事火,谓乃至三承事于火 ;或复升水,谓乃至三升上其水;或一足住随日而转,或复所余如是等类修自苦行,是第二边。如是名为堕在二边 。

  云何名为不能出离?谓如有一或戒或禁,由见执取,谓我因此若戒若禁,当得清净,解脱出离。一切外道所有 禁戒,虽善防护,虽善清净,如其清净,不名出离。如是名为不能出离。

  云何名为所受失坏?谓如有一都无羞耻,不顾沙门,毁犯净戒,习诸恶法,内怀腐败,外现真实。犹如净水所 生蜗牛螺音狗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如是名为所受失坏。略由如是十种因缘名戒亏损。世尊 或说尸罗亏损,或时复说尸罗艰难。当知于彼诸因缘中由二因缘,谓不能出离,及所受失坏,由余因缘当知唯说尸 罗亏损。与此安立黑品因缘,相违白品所有因缘,当知说名尸罗圆满,尸罗清净。

  戊三.六异门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根本。如伽他说:

  若善住根本,其心便寂静,

  因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庄严具。如伽他说:

  苾刍苾刍尼,戒庄严圆满,

  于不善能舍,于善能修习。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涂香。如伽他说:

  阿难有香类,顺风善能薰,

  逆风亦能薰,顺逆薰亦尔。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妙行。如伽他说:

  身妙行能感,可爱诸异熟,

  于现法当来,语妙行亦尔。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律仪。如伽他说:

  诸有惠施主,具戒住律仪,

  有阿笈摩见,及有果正见。

  复有说言,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律仪,乃至广说。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根本?答,能建立任持一切 世间及出世间,能引无罪最胜第一快乐功德,令生令证,是故尸罗说名根本。譬如大地建立,任持一切药草卉木丛 林令生令长,如是尸罗如前广说。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庄严具?答,诸余世间耳环、指环、腕钏、臂钏,及以宝印、金银鬘等妙庄严具。若 有成就幼稚黑发、少年盛壮,姝妙形色而服余之,少增妙好;非有成就朽老衰迈、齿落发白、年逾八十或九十者而 服饰之,当有妙好,唯除俳戏,令众欢笑。若遭病苦,财货匮乏,亲戚丧亡,当尔服之亦无妙好。戒庄严具于一切 类于一切时,若有服者皆为妙好。是故尸罗名庄严具。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涂香?答,由此所受清净无罪妙善尸罗,能正除遣一切所受恶戒为因身心热恼。譬 如最极炎炽时涂以栴檀、龙脑香等,一切蒸皆得除灭,是故尸罗说名涂香。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薰香?答,具戒士夫、补特伽罗遍诸方域,妙善称誉,声颂普闻。譬如种种根茎香 等随风飘扬,遍诸方所,悦意芬馥,周流弥远。是故尸罗名为薰香。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妙行?答,由此尸罗清净善行,能趣妙乐往妙天趣,向妙安隐,故名 妙行。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律仪?答,由此尸罗清净善法,是防护性,是息除相,是远离体,故 名律仪。

  戊四.清净因

  又戒律仪有三种观清净因相?何等为三?一观身业,二观语业,三观意业。云何观察如是诸业,令戒律仪皆得 清净?谓希当造及欲正造,身作业时如是观察:我此身业为能自损,及以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异熟;为 不自损亦不损他,是其善性能生诸乐,招乐异熟。如是观已,若自了知我此身自损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 异熟,即于此业摄敛不作,亦不与便。若自了知我此身业不损自他是其善性,余如前说,即于此业而不摄敛造作与 便。复于过去已造身业,亦数观察我此身业为能自损,余如前说,如是观已,若自了知我此身业自损损他,余如前 说,便于有智同梵行所,如实发露如法悔除。若自了知我此身业不损自他,余如前说,便生欢喜,昼夜安住,多随 修学。如是彼于去来今世所造身业,能善观能善清净,如于身业、于其语业,当知亦尔。

  由过去行为缘生意,由未来行为缘生意,由现在行为缘生意,即于此意数数观察:我此意业,为能自损,余如 前说,如是观已,若自了知我此意业是其黑,即于此业摄敛不起不与其便;若自了知我此意业是其白品,即此业而 不敛摄,发起与便。如是于彼去来今世所起意,能善观察,能善清净。于身语意三种业中,或已观察,或当观察, 或正观察;或已清净,或当清净,或正清净;或已多住,或当多住,或正多住,一切皆由如是观察如是清净,如佛 世尊曾为长罗怙罗说:

  汝今罗怙罗,于身语意,

  应数正观察,念诸佛圣教。

  罗怙罗汝应,学是沙门业,

  若能于此学,唯胜善无恶。

  若能于如是身语意业审正思择,诸此诸业为能自损,广说如前,是名观察,若于一分摄敛不作亦不与便,广乃 至便生欢喜,昼夜安住,多随修学,是名清净。

  戊五.戒德胜利(十种)

  如是清净尸罗律仪,应知有十功德胜利。何等为十?谓诸所有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自观戒净便得无悔,无悔 故欢,欢故生喜;由心喜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胜乐,乐故心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实知见故便 能起厌,能起厌故便得离染,由离染故证得解脱;得解解脱故便自知见:我已解脱,乃至我能于无余依般涅槃界, 当涅般槃。如是所有具戒士、补特伽罗,尸罗清净增上力故,获得无悔,渐次乃至能到涅槃,是名第一尸罗律仪功 德胜利。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于临终时起如是念:我已善作身语意,非我恶作身语意行,乃至广说。若有其 趣作福业者、作善业者、作能救济诸怖畏者之所应往,我于斯趣必定当往,如是获得能往善趣。第二无悔,由无悔 恨,所有士夫、补特伽罗,名贤善死、贤善夭逝、贤善过往。是名第二尸罗律仪功胜利。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遍诸方域,妙善称誉,声颂普闻,是名第三尸罗律仪功德胜利。复有所余具戒 士夫、补特伽罗,寝安觉安,远离一切身心热恼,是名第四尸罗律仪功德胜利。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若 寝若觉诸天保护,是名第五尸罗律仪功德胜利。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于他凶暴不虑其恶,无诸怖畏,心 离惊恐,是名第六尸罗律仪功德胜利。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诸喜杀者怨仇恶友,虽得其隙,亦常保护了知此是具戒士夫、补特伽罗,或善 友或住中平,是名第七尸罗律仪功德。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一切魍魉、药叉、宅神、非人之类,虽得其 便,虽得其隙,而常保护,谓具尸罗增上力故,是名第八尸罗律仪功德。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法无艰难,从他获得种种利养,所谓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诸资具 ,由依尸罗增上因力,国王大臣及诸黎庶饶财长,及商主等恭敬尊重,是名第九尸罗律仪功德胜利。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一切所愿皆得称遂,若于欲界愿乐当生,或刹帝利大族姓家,或婆罗门大族姓 家,或诸居士大族姓家,或诸长者大族姓家,或四大王众天,或三十三天,或夜摩天,或史多天,或化乐天,或他 化自在天众同分中,由戒净故,即随所愿,当得往生。若复愿乐入诸静虑,现法乐住,或有色天众分中若住若生, 由戒净故便得离欲,所愿皆遂。若复愿乐寂静胜解,超过色定,入无色定,具足安住,或无色天同分中当得往生, 余如前说。若复愿乐当证最极究竟涅槃,由戒净故便证一切究竟离欲,是名第十尸罗律仪功德胜利。

  如是已说戒蕴广辨、戒蕴亏损、戒蕴圆满、戒蕴异门、戒蕴观察,及以清净戒蕴所有功德胜利,于此宣说明了 开示一切种相,最极圆满资粮所摄尸罗律仪,若有自爱乐沙门性、婆罗门性诸善男子,应勤修学。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二

  丁三.第五门根律仪

  戊一.依标别显

  云何根律仪?谓如有一能善安住密护根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广说。

  云何名为密护根门?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广说乃至防护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仪,及正修行意根律仪,如 是名为密护根门。

  云何名为防守正念?谓如有一密护根门增上力故,摄受多闻,思惟修习,由闻思修增上力故,获得正念;为欲 令此所得正念无忘失故,能趣证故,不失坏故,于时时中即于多闻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习,不息加行,不 离加行,如是由此多闻思修所集成念,于时时中善能防守正闻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为防守正念。

  云何名为常委正念?谓于此念恒常所作,委细所作,名殷重作;即于如是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总说名为常委 正念。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于念能不忘失,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于无忘失念得任持力,即由如是功能势 力,制伏色声香味触法。

  云何名为念防护意?谓眼色为缘生眼识,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由此分别意识,于可爱色色将生染著,于不可 爱色色将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令其不生所有烦恼,如是耳鼻舌身广说当知亦 尔。意法为缘生意识,即此意识有与非理分别俱行能起烦恼,亦由此意识于可爱色法将生染著,于不可色法将生憎 恚,亦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令其不生所有烦恼,如是名为念防护意。

  云何名为行平等位?平等位者,谓或善舍或无记舍。由彼于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善防护已,正行善舍、无记舍 中,由是说名行平等位,如是名为行平等位。

  戊二.广辨二相

  未一.总举

  云何于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能善防护?谓于色声香味触法,不取其相、不取随好,终不依彼发生诸恶不善寻 思,令心流漏。若彼有时忘失念故,或由烦恼极炽盛故,虽离取相及取随好,而复发生恶不善法,令心流漏,便修 律仪。由是二相故,能于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能善防护。

  云何此意由是二相善防护已,正行善舍或无记舍?谓即由是二种相故,能于此非理分起烦恼意,能善防护。云 何此意由是二相善防护已,正行善舍或无记舍?谓即由是二种相故。云何二相?谓如所说防护眼根,及正修行眼根 律仪,如说眼根防护律仪,防护耳鼻舌身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仪当知亦尔。由是二相,于其善舍无记舍中,令意 正行。

  未二.随释

  云何于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言取相者,谓于眼识所行色中,由眼识故取所行相,是名于眼所识色中执取其相 。若远离如是眼识所行境相,是名于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如于其眼所识色中如是,于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知亦尔 。

  云何于眼所识色中不取随好?取随好者,谓即于眼所识色中,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执取所行相,或能起贪, 或能起瞋,或能起痴是名于眼所识色中,执取随好。若能远离此所行相,于此所缘不生意识,是名于眼所识色中不 取随好。如于其眼所识色中如是,于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当知亦尔。复有余类执取其相,执取随好。言取相者,谓 色境界,在可见处能生作意,正现在前眼见众色,如是名为执取其相。取随好者,谓即色境在可见处能生作意,正 现在前眼见色已,然彼先时从他闻有如是如是眼所识色,即随所闻名句文身,为其增上,为依为住。如是士夫补特 伽罗随其所闻,种种分别眼所识色,如是名为执取随好。如于其眼所识色中如是,于耳鼻舌身意识法中当知亦尔。 又此取相及取随好,或有由此因缘、由此依处、由此增上,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或有由此因缘、由此依处 、由此增上,不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若于此中执取相,执取随好,不如正理,由此因缘、由此依处、由此增 上,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彼于如是色类境界,远离取相及取随好。

  云何名为恶不善圣法?谓诸贪欲及贪所起诸身恶行、诸语恶行、诸意行;若诸瞋恚,若诸愚痴,及二所起诸身 恶、诸语恶行、诸意恶行,是名种种恶不善法。

  云何由彼令心流漏?谓若于彼彼所缘境界,心意识生游行流散,即于彼彼所缘境界,与心意识种种相应,能起 所有身语恶行,贪瞋痴生游行流散,是名由彼令心流漏。

  未三.结义

  如是于眼所识色中,乃至于意所识法中,执取其相及取随好。由是发生种种杂染。彼于取相及取随好能远离故 ,便不发生种种杂染。若由忘念或由烦恼极炽盛故,虽独闲取,由先所见眼所识色增上力故,或先所受耳鼻舌身意 所识法增上力故,发生种种恶不善法。随所发生而不执著,寻便断灭除弃变吐,是名于彼修行律仪。

  若于其眼所色中应策眼根,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应策意根,即便于彼作意策发,如是策发令不杂染。 由是因缘,于此杂染防护眼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如是名为防护眼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若于其眼所识色中, 不应策发所有眼根,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不应策发所有意根,即便于彼遍一切种而不策发,不策发故令不 杂染。由是因缘,于此杂染修根律,如是名为能正修行眼根律仪,广说乃至能正修行意律仪。

  戊二.辨略义(三番)

  如是应知已广分别根律仪相。云何当知此中略义?此略义者,谓若能防护,若所防护,若从防护,若如防护, 若正防护,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根律仪。今于此中谁能防护?谓防守正念及所修习常委正念,是能防护。何所防 护?谓防护眼根,防护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护。从何防护?谓从可爱不爱色,广说乃至从其可爱不可爱法而正防 护。如何防护?谓不取相,不取随好。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念心流漏,即于此处修行律义(仪),防守根 故,名修律仪。如是防护。何者正防护?谓由正念防护于意,行平等位,是名正防护。

  又略义者,谓若防护方便,若所防护事,若正防护,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根律仪。此中云何防护方便?谓防 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见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随好,广说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随好。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 不善法,令心流漏,即于是处修行律仪防守根故,名修律仪。如是名为防护方便。

  云何名为所防护事?所谓眼色乃至意法,如是名为所防护事。此中云何名正防护?谓如说言,由其正念防护于 意,行平等位,名正防护。

  又根律仪略有二种:一者思择力所摄,二者修习力所摄。思择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不能于此 所有过患除遣断灭。修习力所摄根律仪者,谓境界深见过患,亦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又思择力所摄根律故, 于所缘境令烦恼缠不复生起,不复现前;而于依附所依随眠,不能断除,不能永拔。由修习力所摄根律仪故,于所 缘境烦恼随眠不复生起,不复现前;一切时分依附所依所有随眠亦能断除,亦能永拔。如是思择力所摄根律仪、修 习力所摄根律仪有此差别,有此意趣,有此殊异。当知此中思择力所摄根律仪是资粮道所摄;修习力所摄根律仪, 当知堕在离欲地地摄。

  丁四.第六门饮食知量

  戊一.广辨(五段)

  云何名为于食知量?谓如有一由正思择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乃 至广说。

  己一.由正思择食于所食

  庚一.思择

  辛一.观诸过患

  云何名为由正思择食于所食?正思择者,如以妙慧等随观察段食过患,见过患已深生厌恶,然后吞咽。云何名 为深见过患?谓即于此所食段食,或观受用种类过患,或观变异种类过患,或观追求种类过患。

  壬一.受用种类过患

  云何受用种类过患?谓如有一将欲食时,所受段食色香味触皆悉圆满,甚为精妙。从此无间进至口中,牙齿咀 嚼,津唾浸烂,涎液缠裹;转入咽喉,尔时此食先曾所有悦意妙相一切皆舍,次后转成可恶秽相。当转异时,状如 变吐,能食士夫补特伽罗,若正思念此位秽相,于余未变一切精妙所受饮食,初尚不能住食欣乐,况于此位。由如 是等非一相貌,渐次受用增上力故,令其饮食净妙相没,过患相生,不净所摄,是名于食受用种类所 有过患。

  壬二.转变种类过患

  云何转变种类过患?谓此饮食既啖食已,一分消变至中夜分或后夜分,于其身中便能生起养育增长血肉筋脉、 骨髓皮等,非一众多品类诸不净物。次后一分变成便秽,变已趣下,展转流出,由是日日数应洗净。或手或足或余 支节,误触著时,若自若他皆生厌恶,又由此缘发生身中多种疾病:所谓痈痤乾癣、湿癣疥癞、疸疔上气、疱浆、 哕噎乾消、癫痫寒热、黄病热血、阴,如是等类无量疾病,由饮食故身中生起,或由所食不平和故,于其身中不消 而住,是名饮食变异种类所有过患。

  壬三.追求种类过患

  云何追求种类过患?谓于饮食追求种类有多过患,或有积集所作过患,或有防护所作过患,或坏亲爱所作过患 ,或无厌足所作过患,或不自在所作过患,或有恶行所作过患。

  云何名为于食积集所作过患?谓如有一为食因缘,寒时为寒之所逼恼,热时为热之所逼恼;种种策励,劬劳勤 苦,营农牧牛、商估计算、书数雕印,及余种种工巧业处,为得未得所有饮食,或为积聚,如为饮食,为饮食缘当 知亦尔。如是策励劬劳勤苦方求之时,所作事业若不谐遂,由是因缘愁忧燋恼,拊胸伤叹,悲泣迷闷,何乃我功唐 捐无果,如是名为于食积集所作过患。

  云何名为于食防护所作过患?谓所作业若得谐遂,为护因缘起大忧虑,勿我财宝当为王贼之所侵夺,或火焚烧 、或水漂荡、或宿恶作当令灭坏,或现非理作业方便当令散失,或诸非爱、或宿共财当所理夺、或即家中当生家火 ,由是当令财宝亏损,如是名为于食防护所作过患。

  云何于食能坏亲爱所作过患?谓诸世间为食因缘多起斗诤,父子母女兄弟朋友尚为饮食互相非毁,况非亲里为 食因缘而不展转更相斗讼。所谓大族,诸婆罗门、刹帝利种长者居士,为食因缘迭兴违诤,以其手足块刀杖等互相 加害,是名于食能坏亲爱所作过患。

  云何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谓诸国王刹帝利种位登灌顶,亦于自国王都聚落不住喜足,俱师兵戈互相征讨, 吹以贝角,扣击钟鼓,挥刀槃,放箭矛,车马象步,交横驰乱,种种戈仗伤害其身,或便致死、或等死苦,复有所 余如是等类,是名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

  云何因食不得自在所作过患?谓如一类为王所使讨固牢城,因遭种种极热脂油、热牛粪汁,及镕铜铁而相注洒 、或被戈杖伤害其身,或便致死,或等死苦,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是名因食不得自在所作过患。

  云何因食起诸恶行所作过患?谓如有一为食因缘,造作积集身诸恶行,如身恶行,语意亦尔。临命终时,为诸 重病苦所逼切,由先所作诸身语意种种恶行增上力故,于日后分见有诸山或诸山峰垂影,悬覆、近覆、极覆,便作 是念:我自昔来,依身语意所造诸业唯罪非福,若有其趣诸造恶者当生其中,我今定往。如是悔已,寻即舍命,既 舍命已,随业差别生诸恶趣,谓那洛迦、傍生、饿鬼。如是名为因食恶行所作过患。如是段食,于追求时有诸过患 ,于受用时有诸过患,于转变时有诸过患。

  辛二.观少胜利

  又此段食有少胜利,此复云何?谓即此身由食而住,依食而立,非无有食。云何名为有少胜利?谓即如是依食 住身,最极久住或经百年,若正将养,或过少分,或有未满而便夭没。若唯修此身暂住非为妙行,若于如是身暂时 住而生喜足,非妙喜足,亦非领受饮食所作圆满无罪功德利。

  若不唯修身暂住行,亦不唯于身暂时住而生喜足,而即依此暂时住身,修集梵行令得圆满,乃为妙行亦妙喜足 。又能领受饮食所作圆满无罪功德胜利。

  辛三.思择诸相

  应自思惟:我若与彼愚夫同分修诸愚夫同分之行,非我所宜。我若于此下劣段食少分胜利,安住喜足,亦非所 宜。若于如是遍一切种段食过患,圆满知已,以正思择深见过患而求出离。为求如是食出离故,如子肉想,食于段 食。应作是念:彼诸施主甚大艰难积集财宝,具受广大追求所作种种过患,由悲愍故、求胜果故,如割皮肉,及以 刺血而相惠施,我得此食宜应如是方便受用,谓应如法而自安处,无倒受用报施主恩,令获最胜大果大利、大荣大 盛。当随月喻往施主家,荡涤身心,安住惭愧,远离憍傲,不自高举,不轻蔑他。如自获得所有利养,心生喜悦, 如是于他所得利养,心亦喜悦。又应如是自持其心往施主家。岂有出家往诣他所,要望他施,非不惠施,要望他敬 ,非不恭敬,要多非少,要妙非粗,要当速疾而非迟缓?应作是心往施主家,设不惠施,终不于彼起怨害心及瞋恚 心而相嫌恨。勿我由此起怨害心及瞋恚心,增上缘力,身坏已后,生诸恶趣多受困厄。设不恭敬而非恭敬,设少非 多,设粗非妙,设复迟缓而非速疾,亦不于彼起怨害心及瞋恚而相嫌恨,如前广说。

  又我应依所食段食发起如是如是正行,及于其量如实了达,谓我命根由此不灭。又于此食不苦耽著,才能随顺 摄受梵行,如是我今住沙门性、住出家性,受用饮食,如法清净,远离众罪,由是诸相以正思择食于 所食。

  庚二.所食

  云何所食?谓四种食: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等思食,四者识食,今此义中意说段食。此复云何?谓饼 饭羹,臛糜粥酥油、糖蜜鱼肉、鲊乳酪、生酥姜盐酢等种种品类,和杂为抟段段吞食,故名段食。所言食者,所谓 ?啖咀嚼、吞咽尝啜饮等名之差别。

  己二.不为倡荡

  云何名为不为倡荡?谓如有一乐受者,为受诸欲食于所食,彼作是思:我食所食令身饱满,令身充悦,过日晚 时,至于夜分,当与姝妙严饰女人共为嬉戏,欢娱受乐倡掉纵逸。言倡荡者,于此圣法毗奈耶中,说受欲者,欲贪 所引,淫逸所引。所有诸恶不善寻思由此食啖,所食啖时令其诸根皆悉掉举,令其意躁扰,令意不安,令意不静。 若为此事所食者,名为倡荡食于所食。诸有多闻圣弟子众,以思择力深见过患,善知出离而食所食,非如前说诸受 欲者食于所食,是故名为不为倡荡。

  己三.不为骄逸

  云何名为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谓如有一乐受欲者,为受诸欲,食于所食,彼作是思:我今宜应多 食所食、饱食所食,随力所能食啖肥腻,增房补益,色香味具精妙饮食,过今夜分至于明日,于角武事当有力能。 所谓按摩拍托石跳踯蹴踏、攘臂扼腕、挥戈击剑、伏拏控弦、投轮掷索。依如是等诸角武事,当得勇健肤体充实, 长夜无病久时少壮,不速衰老寿命长远,能多食啖,数数食已能正消化,除诸疾患,如是为于无病憍逸、少壮憍逸 、长寿憍逸而食所食。既角武已,复作是思:我应沐浴。便以种种清净香水沐浴其身,沐浴身已,梳理其发,梳理 发已,种种妙香用涂其身,既涂身已,复以种种上妙衣服、种种花鬘、种种严具庄饰其身。此中沐浴理发涂香名为 饰好。既饰好已,复以种种上妙衣服花鬘严具庄饰其身,名为端严。如是总名为饰好故、为端严故, 食于所食。

  彼既如是憍逸,饰好身端严已,于日中分或日后分,临欲食时饥渴并至,于诸饮食极生悕欲,极欣极乐,不见 过患,不知出离,随得随食,复为数数倡荡、憍逸、饰好、端严、多食多饮,令身充悦。诸有多闻圣弟子众,以思 择力深见过患,善知出离,而食所食。非如前说诸受欲者食于所食,唯作是念:我今习近所不应习,所应断食,为 欲永断如是食故。

  己四.为身安住

  云何名为为身安住食于所食?谓饮食已,寿命得存,非不饮食寿命存,故名身安住。我今受此所有饮食,寿命 得存,当不夭没,由是因缘身得安住,能修正行,永断诸食。

  己五.为暂支持

  云何名为为暂支持食于所食?谓略说有二种存养:一有艰难存养,二无艰难存养。云何名为有艰难存养?谓受 如是所有饮食,数增饥羸,困苦重病;或以非法追求饮食,非以正法,得已染爱,耽嗜饕餮,迷闷坚执,湎著受用 。或有食已令身沈重,无所堪能不任修断;或有食已令心迟钝,不速得定,或有食已令入出息来往艰难,或有食已 令心数为惛沈睡眠之所缠扰,如是名为有艰难存养。

  云何名为无艰难存养?谓受如是所有饮食,令无饥羸,无有困苦及以重病;或以正法追求饮食,不以非法,既 获得已,不染不爱,亦不耽嗜饕餮,迷闷坚执,湎著而受用之。如是受用身无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断,令心速 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无有艰难,令心不为惛沈睡眠之所缠扰,如是名为无艰难存养。

  若由有艰难存养,寿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有罪,亦有染污。若由无艰难存养,寿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 无罪,亦无染污。诸有多闻圣弟子众,远离有罪有染存养,习近无罪无染存养,由是故说为暂支持。

  己六.为除讥渴

  问:云何习近如前所说,无罪无染所有存养,以自存活?答:若受饮食,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 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利乐无罪安隐而住,如是习近无罪无染所有存养,而自存活。

  云何名为为除饥渴受诸饮食?谓至食时,多生饥渴,气力虚羸,希望饮食,为欲息此饥渴缠逼气力虚羸,知量 而食,如是食已,令于非食不为饥羸之所缠逼,谓于日晚或于夜分,乃至明日未至食时;如是名为为除饥渴受诸饮 食。

  云何名为为摄梵行受诸饮食?谓知其量受诸饮食,由是因缘修善品者,或于现法,或于此日,饮食已后身无沈 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断,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无有艰难,令心不为惛沈睡眠之所缠扰,由是速疾有力有 能,得所未得,触所未触,证所未证,如是名为为摄梵行受诸饮食。

  云何名为为断故受受诸饮食?谓如有一由过去世食不知量,食所匪宜,不消而食,由是因缘于其身中,生起种 种身诸疾病,所谓疥癞疱浆等,如前广说。由此种种疾病因缘,发生身中极重猛利,炽然苦恼,不可意受,为欲息 除如是疾病,及为息除从此因缘所生苦受,习近种种良医所说饶益所宜,随顺医药,及受种种悦意饮食,由此能断 已生疾病,及彼因缘所生苦受,如是名为为断故受诸饮食。

  云何名为为令新受当不更生受诸饮食?谓如有一由现在世安乐无病,气力充足,不非量食,不食匪宜,亦非不 消而更重食,令于未来食住身中成不消病,或于身中当生随一身诸疾病,所谓疥癞疱浆等,如前广说。由是因缘当 生身中如前所说种种苦受,余如前说,如是名为为令新受当不更生受诸饮食。

  云何名为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受诸饮食?谓饮食已寿命得存是名存养,若除饥羸是名为力。若断故受 ,新受不生是名为乐。若以正法追求饮食不染不爱,乃至广说而受用之,是名无罪。若受食已身无沈重,有所堪能 堪任修断,如前广说,如是名为安隐而住。

  是故说言由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乃至广说,是名广辨 于食知量。

  戊二.略义(三番)

  云何应知此中略义?谓若所受食若如是食,当知总名此中略义。何者所食?谓诸段食即饼饭羹臛糜粥,如前广 说。云何而食?谓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乃至广说。

  复次应知此中略义,谓为摄受对治,为远离欲乐行边,为远离自苦行边,为摄受梵行受诸饮食。

  云何为摄受对治受诸饮食?谓如说言由正思择食于所食云何为远离欲乐行边受诸饮食?谓如说言不为倡荡,不 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云何为远离自苦行边受诸饮食?谓如说言为除饥渴,为断故受,为令新受 当不更生,为当存养若力若乐食于所食。云何为摄受梵行受诸饮食?谓如说言为摄梵行,为得无罪安隐而住食于所 食。

  复次应知此中略义,谓有二种:一无所食,二有所食。无所食者,谓一切种都无所食,无所食故即便夭没。有 所食者,有其二种,一平等食,二不平等食。

  平等食者,谓非极少食,非极多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非染污食。不平等食者,谓或极少食,或极多食, 或不宜食,或不消食,或染污食。当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极少食,令身饥羸,未生不生,已生断灭。由平等食非极多 食,身无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断,如前广说。由平等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能断故受,不生新受,由是因缘当 得存养若力若乐。由平等食非染污食,当得无罪安隐而住。由极少食,虽存寿命而有饥,亦少存活。由极多食,如 极重担,镇压其身,不能以时所食消变。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或生随一身诸病苦,如不消食。由不宜食 当知亦尔。

  此不宜食有差别者,谓于身中集诸过患。由此复触极重病苦。由染污食、非法追求诸饮食已,有染有爱耽嗜饕 餐,如前广说而受用之。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远离不平等食,故说于食平等所作。

  即此于食平等所作,广以诸句宣示开显:所谓说言由正思择食于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 严,为身安住,为暂支持,由此遮止都无所食。若复说言为除饥渴,为摄梵行,广说乃至安隐而住,由此遮止不平 等食。云何遮止不平等食?谓若说言为除饥渴,由此遮止所食极少。若复说言为摄梵行,由此遮此所食极多。若复 说言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宜。若复说言为当存养为当得力,由此显示不极少 食不极多食。若复说言为当得乐,由此显示消已而食及食所宜。若复说言为当无罪安隐而住,由此显 示无染污食。

  若复说言为摄梵行,由此遮止所食极多。若复说言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 宜。

  若复说言为当存养,为当得力,由此显示不极少食,不极多食。若复说言为当得乐,由此显示消已而食,及食 所宜。若复说言为当无罪安隐而住,由此显示无染污食。所以者何?若以非法追求饮食,得已染爱如前广说而受用 之,名染污食,亦名有罪。

  若于善品勤修习者,于住空闲瑜伽作意,受持读诵思惟义中,由彼诸恶不善寻思,令心流漏、令心相续,随顺 趣向,临入而转,由是因缘不安隐住。

  此安隐住复有二种:一者远离所食极多,由是因缘身无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断,如前广说。二者于食不生味 著,由是因缘远离诸恶寻思扰动不安隐住。

  是故一切诸句皆为宣示开显于食平等所作,如是名为广略宣说于食知量。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三

  丁五.第七门初夜后夜常勤修习寤瑜伽

  复次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者。云何初夜?云何后夜?云何寤瑜伽?云何常勤修习觉寤瑜 伽?

  戊一.略辨四问

  言初夜者,谓夜四分中过初一分夜初分。言后夜者,谓夜四分中过后一分是夜后分。觉寤瑜伽者,如说言于昼 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夜初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还入 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至夜后分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常勤修习觉瑜伽者。

  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者,谓如有一世尊弟子,听闻觉寤瑜伽法已,欲乐修学,便依如是觉寤瑜伽。作如是念:我 当成办佛所听许觉寤瑜伽,发生乐欲精进勤劬。超越勇猛,势力发起,勇悍刚决不可制伏,策励其心 无间相续。

  戊二.广辨四句

  己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此中,云何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言昼日者,谓从日出时至日没时。言经行者,谓于广长称其 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来相应身业。言宴坐者,谓如有一或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结加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 念。

  所言障者,谓五种盖。顺障法者,谓能引盖随顺盖法。云何五盖?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沈睡眠盖、掉举恶作 盖,及以疑盖。云何顺障法,谓净妙相、瞋恚相、黑闇相、亲属国土不死寻思、追忆昔时笑戏、善乐、承事随念及 以三世,或于三世非理法思。

  庚一.释昼日、经行、宴坐、障及顺障法

  问,于经行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云何彼净修其心?答:从惛睡眠盖,及能引惛沈睡眠障法,净修其心。为 除彼故,于光明想善巧精恳,善取善思、善了善达。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或于屏处或于露处往返经行,于经行 时,随缘一种净妙境界,极善示现、劝导、赞励、庆慰其心,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 沈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沈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沈睡眠 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 此正法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以泠水洗 洒面目,由是惛沈睡眠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庚二.释净修其心

  辛一.由法增上

  问,于宴坐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答,从四障法净修其心,谓贪欲、瞋恚、掉举恶作、疑盖及能引彼法,净 修其心。为令已生贪欲缠盖速除遣故,为令未生极远离故。结加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或观青瘀,或观脓烂,或 观变坏,膨胀,或观食啖,或观血涂,或观其骨,共观其锁,或观骨锁,或于随一贤善定相,作意思惟。或于宣说 贪欲过患相应正法。于此法中为断贪欲,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欲贪、欲爱、欲藏、欲护、欲著过失。以无量门称扬、 赞叹一切贪欲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乃至广说,为断贪欲,于此正法听闻受持。言善通,善意寻思,见 善通达。即于此法如是宴坐,如理思惟。由是因缘贪欲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 净修其心。

  于瞋恚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以慈俱心,无怨无敌,无损无恼,广大无量,极善修习。普于一方发起胜解 ,具足安住,如是第二,如是第三,如是第四,上下傍布,普遍一切无边世界,发起胜解,具足安住 ,余如前说。

  于掉举恶作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令心内住,成办一趣,得三摩地。余如前说。于疑盖法有差别者,谓 如是宴坐,于过去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于未来世、于现在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 ?我于过去为曾何有?云何曾有?我于未来为当何有?云何当有?我于现在为何所有?云何而有?今此有情从何而 来?于此殒没当往何所?于如是等不如正理作意思惟,应正远离。如理思惟,去来今世唯见有法,唯见有事,知有 为有,知无为无。唯观有因,唯观有果,于实无事不增不益,于实有事不毁不谤,于其实有,了知实有,谓于无常 苦空无我一切法中,了知无常苦空无我。以能如是如理思惟,便于佛所无惑无疑,余如前说。

  于法、于僧、于苦、于集、于灭、于道、于因及因所生诸法,无惑无疑,余如前说。

  又于瞋恚盖应作是说,为断瞋恚及瞋恚相,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乃至广说。于掉举恶作盖应作是说。为断疑盖及 顺彼法,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乃至广说。如是方便从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疑盖及顺彼法,净修其心, 是故说言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如是已说,由法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辛二.由自增上及世增上

  复有由自增上及世增上,从顺障法净其心,云何名为由自增上?谓如有一于诸盖中,随起一种便自了知此非善 法,于所生盖不坚执著,速疾弃舍摈遣变吐,又能自观所生盖甚可羞耻,令心染恼令慧羸劣,是损害品,如是名为 由为由自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云何名为由世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谓如有一于诸盖中,随一已生或将生时,便作是念:我若生起所未生 盖,当为大师之所诃责,亦为诸天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以法轻毁。彼由如是世增上故,未生诸盖令不生,已生诸盖 能速弃舍,如是名为由世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己二.于夜中分如法寝卧

  又为护持诸卧具故,顺世仪故。尽夜初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从顺障法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 其足,洗濯足已,还入住处,如法寝卧,长养大种,得增长已,长益其身。转有势力,转能随顺无间常委善品加行 。

  问,以何因缘右胁而卧?答,与师子王法相似故。问,何法相似?答:如师子王,一切兽中勇悍坚猛,最为第 一。比丘亦尔,于常修习觉寤瑜伽,发勤精进,勇悍坚猛,最为第一,由是因缘与师子王卧法相似。非如其余鬼卧 、天卧、受欲者卧,由彼一切懒堕、懈怠、下劣,精进势力薄弱。又法应尔。如师子王右胁卧者,如是卧时身无掉 乱,念无忘失,睡不极重,不见恶梦,异此卧者,与是相违。当知具有一切过失,是故说言右胁而卧 ,重累其足。

  云何名为住光明想巧便而卧?谓于光明想善巧精恳,善取善思、善了善达,思惟诸天光明俱心,巧便而卧,由 是因缘,虽复寝卧,心不惛阇,如是名为住光明想巧便而卧。

  云何正念巧便而卧?谓若诸法已闻已思,已熟修习,体性是善,能引义利,由正念故,乃至睡梦亦常随转。由 正念故,于睡梦中亦常记忆,令彼法相分明现前,即于彼法心多随观。由正念故随其所念,或善心眠或无记心眠, 是名正念巧便而卧。

  云何正知巧便而卧?谓由正念而寝卧时,若有随一烦恼现前,染恼其心,于此烦恼现生起时,能正觉了令不坚 著,速疾弃舍,既通达已,令心转还,是名正知巧便而卧。

  云何名为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谓以精进策励其心。然后寝卧,于寝卧时,时时觉寤,如林野鹿,不应一切纵放 其心,随顺趣向。临入睡眠,复作是念:我今应于诸佛所许觉寤瑜伽,一切皆当具足作办。为成办故,应住精勤最 极浓厚加行欲乐。复作是念,我今为修觉寤瑜伽,应正发起勤精进住,为欲修习诸善法故,应正翘勤,离诸懒堕, 起发具足。

  过今夜分至明清旦,倍增发起勤精住,起发具足。当知此中由第一思惟起想,无重睡眠,于应起时速疾能起, 终不过时,方乃觉寤。由第二思惟起想,能于诸佛共所听许师子王卧,如法而卧,无增无减。由第三思惟起想,令 善欲乐常无懈癈,虽有失念而能后后展转受学,令无断绝,如是名为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己三.至后夜分速觉寤等

  云何至夜后分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夜后分者,谓夜四分中过后一分名夜后分。彼由如是住 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于夜中分夜四分中过于一分,正习睡眠,令于起时身有堪能应时而起, 非为上品惛沈睡眠缠所制伏,令将起时闇钝薄弱,懒堕懈怠。由无如是闇钝薄弱懒堕懈怠,暂作意时无有艰难,速 疾能起。从诸障法净修心者,如前应知。

  戊三.略义

  如是广辩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已。复云何知此中略义?谓常勤修习觉寤瑜伽,所有士夫补特伽罗,略有 四种正所作事,何等为四?一者乃至觉寤,常不舍离所修善品,无间常委修善法中勇猛精进。二者以时而卧,不以 非时。三者无染污心而习睡眠,非染污心。四者以时觉寤,起不过时,是名四种常勤修习觉寤瑜伽,所有士夫补特 伽罗正所作事。

  依此四种正所作事,诸佛世尊为声闻众宣说修习觉寤瑜伽。

  云何宣说,谓若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夜初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由此言 故宣说第一正所作事,谓乃至觉寤常不舍离所修善品,无间常委修善法中,勇猛精住。若复说言出住处外洗濯其足 ,还入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由此言故宣说第二正所作事,谓以时而卧,不以非时。若复说言住光明想,正念 、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由此言故宣说第三正所作事,谓无染污心而习睡眠非染污心。若复说言于夜后分速疾 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由此言故宣说第四正所作事,谓以时觉寤,起不过时。

  此中所说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卧者,显由二缘无染污而习睡眠,非染污心,谓由正念,及由正 知。复由二缘,以时觉寤,起不过时,谓由住光明想,及由思惟起想,此复云何?由正念故,于善所缘摄敛而卧, 由正知故,于善所缘,若心退失,起诸烦恼,即便速疾能正了知。如是名为由二缘故无染污心,而习睡眠,非染污 心。由住光明想及思惟起想,无重睡眠,非睡眠缠能远随逐,如是名为由二缘故,以时觉寤起不过时 。

  如是宣说常勤修习觉寤瑜伽所有略义,及前所说广辩释义。总说名为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 。

  丁六.第八门正知而住

  戊一.广释

  云何名为正知而住?谓如有一,若往若还正知而住,若瞻若瞻正知而住,若屈若伸正知而住,持僧伽胝及以衣 正知,若食若饮若若正知而住,若行若住若坐若卧正知而住,于觉寤时正知而住,若语若默正知而住,解劳睡时正 知而住。

  己一.别辨其相

  庚一.若往若还正知而住

  若往若还正知住者、云何为往?云何为还?云何往还正知而住?所言往者,谓如有一往诣聚落,往聚落间,往 诣家属,往家属间,往诣道场,往道场间。所言还者,谓如有一从聚落还,聚落间还,从家属还,家属间还,从道 场还,道场间还。

  所言往还正知住者,谓于自往正知我往,及于自还正知我还,于所应往及非所往能正了知,于所应还及非所还 能正了知,于应往时及非往时能正了知,于应还时及非还时能正了知。于其如是应往及不应往能正了知,于其如是 应还及不应还能正了知,是名正知。彼由成就此正知故,自知而往自知而还,往所应往非非所还,还所应还非非所 还,以时往还不以非时,如其色类动止则礼威仪应往应还,如是而往如是而还,如是名为若往若还正 知而住。

  庚二.若睹若瞻正知而住

  若睹若瞻正知住者,云何为睹?云何为瞻?云何睹瞻正知住者?所言睹者,谓于如前所列诸事,若往若还先无 觉慧、先无功用、先无欲乐,于其中间眼见众色是名为睹。所言瞻者,谓于如前所列诸事,若往若还觉慧为先、功 用为先、欲乐为先,眼见众色,谓或诸王或诸王等、或诸僚佐或诸黎庶、或婆罗门或诸居士、或饶财宝长者商、或 余外物房舍屋宇殿堂廊庙、或余世间众杂妙事,观见此等是名为瞻。若复于此睹瞻自相能正了知,于应睹时、于应 瞻时能正了知,如所应睹、如所应瞻能正了知,是名正知。彼由成就此正知故,自知而睹、自知而瞻,睹所应睹、 瞻所应瞻,于应睹时、于应瞻时而正睹瞻,如所应睹、如所应瞻,如是而睹、如是而瞻,如是名为若睹若瞻正知而 住。

  庚三.若屈若申正知而住

  若屈若申正知住者,云何为屈?云何为申?云何名为若屈若申正知而住?谓彼如是睹时、如是瞻时,若往为先 、若还为先,或屈申足、或屈申臂、或屈申手、或复屈申随一支节,是名屈申。若于屈申所有自相能正了知,若所 屈申能正了知,若屈申时能正了知,若如是屈、及如是申能正了知,是名正知。彼由成就此正知故,于屈于申自知 而屈、自知而申,于所应屈、于所应申而屈而申,于应屈时、于应申时而屈而申,如所应屈、如所应申如是而屈、 如是而申,如是名为若屈若申正知而住。

  庚四.持僧伽胝及以衣钵正知而住

  持僧伽胝及以衣钵正知住者,云何持僧伽胝?云何持衣?云何持钵?云何持僧伽胝及以衣钵正知而住?谓有大 衣或六十条或九条等、或两重刺名僧伽胝,被服受用能正将护,说名为持。若有中衣、若有下衣,或持为衣、或有 长衣,或应作净、或已作净,如是一切说名衣。被服受用能正将护,说名为持。若堪受持,或铁或瓦乞食应器,现 充受用能正将护,说名为持。若于如是或僧伽胝或衣或钵,所有自相能正了知。于所应持或僧伽胝或衣或钵,已持 应持能正了知。若于如是或僧伽胝或衣或钵,应如是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