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埋伏”过大陆配偶论坛,就会发现近年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大陆配偶们大约可分成两类,愿意相夫教子 、安于“安稳小确幸”的一类,与“要不是为了孩子及老公,早就想回大陆工作”的另一类。

然而,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且越来越流行──“我的老公是台湾人,我不愿意跟他回台湾生活,所以我在大 陆打拼,他在台湾打拼,我们结婚,但分居两岸。”

她们,多数是大陆“八五后、九零后”的年轻女孩子,大学毕业、有一份好工作、嫁给台湾人、却用“旅行签证” 与老公团圆。

在台湾媒体的报道中,嫁给台湾人的大陆女孩子都还是“陆配”,伴随出现的词是“争权益”“要平等”“台湾身 分证”等,多数的形容词在这些大陆新生代看来落伍、陈旧。

“像我们这样的大陆女生越来越多,台湾媒体还没follow上而已。”

随着两岸实力发生显著变化,两岸婚姻,也迎来了“新分居时代”,嫁台湾人,不再等于“嫁到台湾 ”。

陆配不再只是“争权益”的弱势(图源:中央社)

难道要去便利商店打工吗?

如果不是记者长期使用大陆的各大论坛,并不会发现这股趋势,因为这些“新生代陆配”很少参加旧时代的“大陆 配偶论坛/组织”。

记者认识的两位被访者,出生背景不同,却都讲出极为相似的故事。

大米(化名),家乡福州,讲着一口与台湾腔相似的福建腔,1991年出生,与大九岁的台湾老公结婚一年半, 不打算要孩子。

“为什么不跟着回台湾?我做游戏,工作了两年,很可能再过两年薪资就可以超过我老公,我嫁到台湾能做什么? 去便利商店打工?”

“互联网产业,在上海的发展,绝对会比在台北好,我接触了很多台湾客户,明白台湾整体环境,我也想要我老公 陪在身边,但他喜欢台湾安稳的环境。既然如此,我还年轻,宁可在一线城市继续赚钱。”

大米与老公是在福州登记结婚的,因为麻烦,连在台湾都没有登记,所以两人在大陆属于“已婚”,但在台湾她老 公仍是“单身”,两岸的婚姻系统目前还没有互通。

“你没有想过,去台湾登记结婚、拿台湾身分证可以免签去很多国家?”记者开玩笑地问。

“现在用支付宝就可以办签证,申请条件可能比台湾严格一点,但有什么好为了这个换国籍的?赚钱就可以去啊。 以前是挺多陆配会为了这个去台湾结婚换身分,我不会,家人也不要我换。”

大米和老公没有固定见面时间,大概两三个月见一次,另一位有孩子的“新生代陆配”乐研(化名),1986年 出生,孩子在台湾出生、在上海读幼儿园。

“我老公比我大三岁,我赚的比他多,而且我也想照顾孩子,小孩在上海,我老公也赞成啊。因为有孩子,一个月 见一次面吧,算频繁的了,我有朋友嫁台湾人,三个月才见一次!”

我爱老公,但“怒其不争”

“我做新媒体编辑,业余还写自己的公众号,上海的步调这么快,每天接触各种新的东西,我回台湾能做什么呢? ”

大陆女孩,回台湾能有什么好机会?大米和乐研学经历不同,却都讲出一样的疑问。

和大米情况很相似的是,乐研也比台湾老公有事业心,她与老公吵架的理由不是聚少离多,而是老公太“小确幸” 。

“台北房价高,他也没有打算买房子,觉得现在这样子就很好了。未来事业发展,他一点也不上心,是不是台湾经 济不好的关系?”

“你赚的比你老公多,他不会想到上海发展?”记者问。

“他有时会想,但又不是想来就能来的,他觉得在台湾工作也挺好,环境好,安稳,所以结婚后我们就这样过了。 ”

就如同大陆配偶论坛上,一些陆配会抱怨,与台湾人结婚,没有房与车就算了,连聘金都很少,大米和乐研都是福 建人,两人当初都为了风俗差异经历家庭战争,福建娘家觉得台湾婆家小气,但这两位“新生代大陆新娘”都表示 不怎么介意。

“有房有车挺好,没有就算了,我在上海挣钱,以后自己买!可以买在新北市,开家小店。”大米表示 。

两岸目前对彼此似乎越来越有偏见,许多生活在台湾的大陆配偶多少会站在“台湾人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但对大 米和乐研而言,他们爱的是台湾老公,台湾对他们的影响就跟去过台湾的陆生一样,觉得小确幸、安稳,却无法理 解为何许多台湾人“对大陆有偏见或优越感”。

目前没有数据可以证明这样“两岸分居”的配偶有多少,但大米和乐研都斩钉截铁,“往后会越来越 多”。

“我问过身边的朋友,如果真的爱上台湾人,对方却无法到大陆一起生活怎么办?他们告诉我,分手,或是就几个 月见一次面,去过台湾的都知道,台湾可以度假,但不能打拼。”

大陆赚钱、回台湾度假,这不仅是许多台商的生活方式,如今也渐渐成为大陆配偶的生活方式。

这现象的背后,是大陆新生代的自信及主见,但更是台湾经济环境疲软下,两岸情侣的无奈、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