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查看完整版本 : 独居十年:77岁空巢老人登报求“领养”(组图)



xinxinwen
05-04-2015, 20:14
311

“空巢老人的日子,苦不堪言。”77岁的郇崎感叹,自己每天起床,面对一个空空荡荡、没有生气的屋子,倍感 凄凉孤寂。郇崎说,现在他要换一种活法,为自己一生中最后的时光,增添更多温暖和亮色。经过慎重考虑,他决 定通过常州晚报向社会发布“领养公告”,希望一个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家庭将自己“领”回家。作为回报,他 将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和百年后的丧葬费赠予这个家庭,“总的原则和前提是:双向选择,互利共赢。 ”图为2015年04月23日,江苏常州,郇崎在窗口向外张望。

312

郇崎的家在常州市戚墅堰西街一处老公房内。因为地方难找,老人下楼给记者带路。合身的大衣、锃亮的皮鞋、浓 密的头发,初看起来,77岁的郇崎不过六十出头。“最近特别嗜睡,早晨起床后,又睡足了2个小时,不然真没 有力气来接你。”老人住的两室一厅,几乎没有装修,家具也没有几件。郇崎告诉记者,妻子1999年去世后, 保姆小云又陪了他6年,“她总归是要嫁人的,不能一直陪我,2005年端午节前,我像嫁女儿一样送走了她。 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个空巢老人。”这10年,郇崎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苦。“家里没别人,就我一个 ,时间长了闷得慌,只能自说自话,翻翻几本老相册。”老人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女,由于工作忙,都只能难得来 看看他。“来了不久就要走。”这几年,郇崎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总结,判断一个人老不老有5个标准: 吃得快、走得快、睡得快、反应快以及排泄畅通,“我脑子还行,大小便顺畅,对照下来,我只能得40分,力不 从心啊。”图为郇崎的身体检查单。

小云离开郇家后,郇崎和另一位空巢老人任工程师成了知心老友,两人住同一幢楼,隔壁单元。“任工很高傲,有 什么事只愿意和我讲。我们两个走动其实不多,可即便在窗口打个招呼,也让我感觉不是一个人。”郇崎说,他们 还约定,只要两人都活着,就都不找老伴。2011年夏天的一天,郇崎突然听到有人“砰砰”地砸门。老人吓坏 了,心惊胆战地跑过去开门。门一开,他愣住了,砸门的竟是小舅子和一个开锁的。小舅子和开锁的也愣住了,小 舅子说,“姐夫,你怎么没……你没事吧?”郇崎知道,小舅子原本想说,你怎么没死。“我手机坏了,他一天没 打通,以为我出事了。”郇崎说。2012年春节刚过,一天上午,郇崎突然发现,任工家来了很多警察。他跑下 楼一打听,任工出事了,过年在家中突发疾病去世,没人知道。保姆过节回来,打不通任工的电话,报警救助,才 发现老人已经在家中去世。去世后,通过查档案,才发现他有一个养子。养子后来回来继承遗产,把房子卖了。” 图为2015年04月23日,江苏常州,郇崎坐在沙发上看手机。

郇崎的老家在山东青岛,1972年来到常州工作,1999年在戚墅堰区老龄办退休。目前,郇崎的大哥已经去 世,其他兄弟都在老家。郇崎说,41岁的儿子虽然也在常州,但住的是单位宿舍,不能把他接过去同住,再加上 单位离戚墅堰较远,也不能住回家,“他忙得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天天陪我?”郇崎孙女已经出嫁,有了一个孩子 ,也不定期看看爷爷。在郇崎看来,儿子和孙女都不具备“居家养老”的条件。“我没啥朋友,也不想去敬老院。 ”大哥去世后,郇崎一直在考虑,自己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应该怎样度过。想得多了,他有时就觉得自己是个 包袱,十分羡慕任工,“像他一样,‘嘎吱’一下走了也好,不连累任何人。”2015年04月23日,江苏常 州,郇崎在翻看老照片,郇崎小时候的照片几乎都是在青岛拍摄。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能被领养,空巢老人怎么就不能被‘领养’?”今年春节后,郇崎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领养公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家庭把自己接回家一起住。他认为,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段 时光,应该活得开心踏实一点。“在不麻烦小辈的前提下,换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养家庭” ,郇崎愿意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如果戚墅堰西街房屋能租出去,房租也可以给对方。百年后,对方家 庭只需把他和老伴安葬到一起,就能获得一笔不菲的丧葬补贴。如果有家庭有意愿领养自己,又没有房子,也可以 住到西街做他的“终身保姆”。非但不收房租,收入和丧葬补贴也都归对方。不管哪种模式,房子最后还是归儿子 。

郇崎表示,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和孙女,两人都没有意见。记者联系了老人的孙女郇小姐,她表示,只要爷 爷开心,她就没有意见,“如果有人家‘领养’他,我也会经常去看他。”郇崎说,他经过慎重考虑,才联系了常 州晚报记者,公布“领养公告”。“双向选择,互利共赢。”在郇崎看来,自己的这一想法,完全可能实现,并且 做到互利互惠。图为郇崎家里的厨房一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郇崎曾任戚墅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后调到戚墅堰区老龄办工作。退休前三年,郇崎没用一 分钱,倡导、组织、开展“为了孩子,请赠一本好书”、“为了孩子,请参加跨世纪赠书”等活动,创办了全国第 一个“关心下一代图书馆”(即现在的常州第四中学图书馆前身)。对此,当年的常州晚报也进行了报道。201 5年04月23日,江苏常州,郇崎出门活动。

文章来源: 搜狐